书城成功励志爱国·爱国之心从分毫开始
14664700000021

第21章 英雄不灭

在河北省沧州市以西的本斋村,坐落着一座带有穆斯林风格的白色建筑,这就是马本斋纪念馆。馆长哈光杰日复一日向外来游客介绍这位英雄的壮阔事迹。

马本斋是平民出身,父亲常常背井离乡,艰难营生。若非社会动荡,他或许只是一名像父亲一样的勤劳农民,为生计奔走。然而,国难民危一片哀鸿的局面沸腾了这个年轻人心中跳动着的报国心。

1937年,平常的年份,不平常的一年。这年发生了什么,使中国人刻骨铭心?7月7日,日本人发动卢沟桥事变,日军大举进犯。宋哲元、张自忠率部奋力抵抗,20余日后,宋、张兵败华北,平津相继陷落。为确保天津——衡水这条水上交通命脉通畅,日军不断对沿子牙河岸的村庄袭击,多次闯入马本斋的家乡东辛庄杀人放火。

日寇的暴行激起了马本斋满腔怒火。他扬臂高呼,全村几十名有志壮年纷纷响应。

这年8月30日,是东辛庄人民最难忘的日子。上午,全村人不约而同都来到了清真寺。在高涨的爱国气氛中,东辛庄“回民义勇队”宣告成立,马本斋被推举当了义勇队的队长。站在一旁的母亲语重心长地对儿子说:“本斋,大家这样看重你,你可得好好给大家办事啊。”马本斋重重地点头。

回民义勇队的旗帜竖起后,队伍越来越强大了。这年秋后,马本斋率领回民义勇队开赴抗日杀敌的战场,打翻日军的军用卡车,阻击下乡骚扰的汉奸队伍……在斗争中,他听说共产党领导的队伍才是真正的人民队伍,只有八路军才能取得革命的彻底胜利,于是他率领“回民义勇队”参加了八路军。从此,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他们成了打不烂、拖不垮的铁军,所到之处攻无不克,无坚不摧,被誉为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

1941年8月27日,趁回民支队转移时,敌人抓了马本斋的母亲,妄图以此来迫使马本斋就范。母亲被捕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回民支队,大家都纷纷要求营救,一向孝顺母亲的马本斋闻讯更是心如刀绞。他回忆起母亲给他讲“苏武牧羊”、“岳母刺字”等故事的情景,回忆母亲教育他为穷人拉队伍使他走上革命道路的往事,心头涌起阵阵波涛。他对政委说:“请党放心,我是共产党员,从入党那天起,我就把自己的一切交给了党。娘被抓走了,儿子心里是难过的,但是儿子照样打鬼子,才是对母亲最大的忠孝,也是对母亲最大的安慰。”在敌人面前,母亲拒绝劝儿子投降,以绝食同敌人斗争,光荣牺牲。马本斋擦干眼泪,率领回民支队,发扬母亲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更加英勇地为祖国和人民而战。

1944年年初,马本斋身上突然长了一种毒疮。马本斋没有当回事,仍然率部四处征战。可是,这毒疮却越长越大,病情越来越严重,马本斋每日疼痛难忍,高烧不退。1944年2月7日,马本斋因高烧不退,毒火攻心,病逝于河南濮阳县小屯村,终年43岁。毛主席挽其:“马本斋同志不死。”

英雄已殁,而他坚强无畏的精神却像太阳的光芒映照在我们身上,时时提醒着我们忠心爱国的责任和担当。正如毛主席所言:马本斋英雄不死。

每一个民族英雄的背后,都有一番不平凡的经历。为了保卫自己的家园,他们奉献出了自己的所有。虽然他们会一一成为历史的印记,但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是无可替代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