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爱国·爱国之心从分毫开始
14664700000042

第42章 大禹治水的故事

大禹治水的故事来自于山海经,是很早很早以前的事情了。

传说在尧帝的时候,一场大洪灾席卷了整个人类。世界各地都被洪水侵袭,人只好在树上栖息。看到生灵涂炭,尧帝非常痛心。他与大家商议怎样治理洪水,大家都认为鲧天生勇力,一致推荐他。他接到任务以后立即开始想办法,到底要怎样才能治理洪水呢?他想到,广修堤坝,利用屏障把水堵住,然后让人民住在堤坝围住的城里。经过了9年的尝试,他最终也没能成功,最后被放逐到了羽山,死不瞑目。

舜帝即位之后,任用了鲧的儿子大禹前去治水。大禹仔细思考了父亲治水的方法,发现只靠围堵是很难治理洪水的。他带人去洪灾的地方实地考察,竖起木桩作为标记,又发明了很多科学的测量工具,很快掌握了洪水的特点。经过思考和对父亲失败经验的总结,他选择用“疏顺导滞”的方法来代替父亲“围堵障”的方法。他利用水往低处流的自然规律,顺着地形把河道进行了疏通,然后把洪水引到疏通了的河道里,经过河道流向洼地和湖泊,最后自然而然地流向大海。

于是大禹开始了艰难的治水工作,他带着自己发明的工具,走遍大河上下,用神斧劈开山石,疏通了龙门和伊撅,又凿开了积石山和青龙峡,这样河水就能够畅通无阻。大禹治理洪水前前后后花了13年的时间,终于平息了水患。令人感动的是,在这13年里,大禹三次经过自己的家门都没有进去而是匆匆忙忙地离开,就连新出生的孩子都没分出时间去看一眼。他的妻子看到他这样,既感动又为他担心,于是到治水前线照顾大禹的生活,日日守望着他工作的方向,等着他回家吃饭。大禹在修建水利工程的时候,常常身先士卒,连腿上的汗毛都被磨光了。这些努力终究没有白费,百姓终于可以在平原地带安居乐业,不再受到洪水的侵扰。为了奖励大禹治水的功绩。舜帝死后,他继承了帝位。后来大禹的儿子启创立了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而大禹被封为夏的第一代君王,被人们尊称为“神禹”传颂。

为纪念大禹治水的功绩,到现在,各地还有很多用来纪念他的地方。在安徽怀远的涂山上,就有一座大禹王宫,年代比唐代还要久远。每年的阴历三月二十八日,周边的人都会到山顶来祭拜他。大禹治水的传说也代代流传下来,成为了大家耳熟能详的传奇故事。

大禹并不只是治水的功臣,也是一名非常贤明的首领。他关心人民的生计,注重农业生产,给人民带来了安定的生活,自己却很少顾及家庭,这样“舍小家保大家”的精神,充分体现了他心怀国家的博大胸怀。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在国家面前,自身的利益是非常渺小的。只有国家安稳,每一个小家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