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爱国·爱国之心从分毫开始
14664700000043

第43章 董存瑞的故事

1929年10月15日,董存瑞出生在河北省怀来县南山堡的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他还没有读几天书,就因为家境贫寒辍学了。少年时的董存瑞聪明机灵,又非常有骨气,大家都说他是“南山堡的王二小”。13岁的时候,他机智地掩护区委书记躲过了日本鬼子的追捕,被选为儿童团团长,被大家称作“抗日小英雄”。

1945年,董存瑞参加了八路军。1947年3月,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8年5月25日,解放隆化的战役打响。董存瑞所在的六连负责最重要的任务:拔除敌人的核心阵地——隆化中学,董存瑞被任命为爆破队长。在战斗打响之前,董存瑞代表大家向组织表了决心:“就算是流血牺牲,也一定要把隆化拿下来。”为了配合总攻,他们接连炸毁了敌人的5个地堡和3个炮楼,一路神勇无阻,直到隆化中学东北角外围的工事。当大家从突围口冲锋的时候,忽然,桥头传来炮火,前排的战士们倒了下去。这是敌人隐藏在围墙外干河道上桥形暗堡的机枪,因为隐蔽得很好,又处于战场很重要的位置,如果贸然前进必然会造成很大的伤亡。突击不得不停止下来,组织决定紧急组织爆破。接到爆破任务后,爆破组多次前往暗堡,都以失败而告终。看着战友一个又一个地倒下,看着敌人暗堡凶猛的火力,董存瑞一咬牙决定挺身而出。他在战友们的掩护下一鼓作气冲到了桥底,但是左腿却受了重伤,血流不止。

董存瑞立刻开始准备炸药,这个时候他才发现,河道两侧护堤又陡又滑,暗堡的底部离着河床还有一段距离。这下董存瑞犯了难。他知道,如果不做好支撑,炸药很难发挥真正的作用。眼看总攻马上就要开始了,他紧张地尝试寻找着放置炸药包的合适位置,汗水顺着他的额头大颗大颗地淌下来。就在这时候,冲锋号响起了。他看了一眼自己手中的炸药包,又看了一眼即将冲上来的战友们,他明白,这个时候,多耽误一分钟就会有更多的战友牺牲在这口机枪下。他迅速地站起来,用自己的身体作为支架,左手把炸药包紧紧地顶在桥底,右手毫不犹豫地拉燃了导火索。只听“轰”的一声巨响,暗堡被炸得粉碎。战士们呐喊着冲进了隆化中学。

战斗胜利了,红旗在隆化中学高高飘扬着。而年仅19岁的董存瑞,却献出了自己年轻而宝贵的生命。在他的烈士纪念碑上写着“舍身为国,永垂不朽”的光辉题词。

中国古代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曾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人总是要死的,但意义不同。有的人死了,死得像鸿雁的羽毛一样没有价值;有的人却死得比泰山还要重,就像董存瑞一样。张爱萍为董存瑞题词:“为国勇捐躯,万代颂英雄。”为了革命的胜利,为了全中国的解放,董存瑞毅然放弃了自己的生命。我们幸福的生活,正是这些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我们不能忘记他们为我们现在带来的幸福生活,更要接过他们的火炬,为建设更美好强大的祖国而努力学习,长大以后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