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爱国·爱国之心从分毫开始
14664700000052

第52章 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他出生在江西的一个地主家庭,自幼熟读诗书,18岁时考中乡试头名,20岁就考中贡士。在殿试的时候,他针砭时弊,提出改革时政的方案,让考官非常欣赏,称赞他为“忠君爱国之心坚如磐石”。宋理宗非常欣赏他的才华和志气,钦定他为状元。

南宋时局动荡,蒙古分两路攻打宋国,夺取成都之后又从云南攻打武昌,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南京城一片哗然,许多人提出要迁都宁波,以便出现意外时宋理宗可以随时逃往海上。当时还身为进士的文天祥大胆上书说:“陛下,是中国的国君,就应该守在中国;是百姓的父母,就应该守卫自己的百姓。”然而,大宋已经是一棵朽木,宋理宗死后,即位的宋度宗每日只顾着花天酒地,丞相贾似大权独揽。此时蒙古大汗忽然死亡,忽必烈不得不放下战事回国继承汗位,如果不是这样,早就将宋朝灭亡了。

1274年,忽必烈继承汗位,改国号为元,他发动了20万元军从水陆两路攻向临安,南宋朝野一片混乱。第二年,文天祥把自己的家产散尽,用来招兵买马,几个月之内组织起来一支3万人的队伍,前去临安保卫。他们以“正义在我,谋无不立;人多势众,定能成功”的信心和勇气迅速地赶到了临安,却在进入临安时受到多方阻挠。他们并没有因此放弃,还是义不容辞地担任了临安的保卫任务。不久,他前往常州救援。在常州淮江看到义军苦战,先是隔岸观火,之后又临阵逃脱,义军寡不敌众,最终伤亡惨重。1274年冬季,文天祥奉命前往临安门户独松关增援,结果还没有到达,独松关已然失守。他又匆忙返回临安,准备誓死保卫都城,却见到满朝文武大都弃官出逃。

1276年初,谢太后决定投降。文天祥被任命为右丞相前往元都议和,他的慷慨陈词激怒了敌人,被元军扣押。后来他虽然侥幸逃脱,却被元军的反间计中伤,受到朝廷的怀疑和猜忌。这个时候,宋恭帝被擒,年仅7岁的赵端宗在福州即位,文天祥又前往福州,任枢密使。秋天,元军攻入福建,端宗逃亡海上,乘着船在广东一带漂泊。

1277年,文天祥从驻扎的广东一带起兵,挺进江西,并且在江西南部一带打败了元军,收复了赣州吉州。文天祥胜利的消息鼓舞了全国人民,抗元斗争在全国各地复起。元军见状,调用了最精锐的部队进攻文天祥兴国大营,文天祥寡不敌众,败下阵来,最后被元军俘获。元朝统治者见文天祥用兵神武,数次劝他投降,都被文天祥严词拒绝。1283年1月9日,文天祥在元大都慷慨就义,享年47岁。

爱国不能只是说说而已,要付诸行动。很多人口口声声说爱国,却从未为这个国家做些什么。我们不妨学学文天祥,除了在语言上表达自己爱国的情怀,也在行动上有所表示。现在是和平年代,不需要我们上战场英勇杀敌,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什么都不做。从平凡小事做起,让爱国成为一种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