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爱国·爱国之心从分毫开始
14664700000053

第53章 女侠秋瑾

秋瑾出生在浙江绍兴的一个官宦家庭,她从小就聪明伶俐,看到哥哥们读书,她也跟在后面看着,竟然一学就会,教书先生非常喜欢她。秋瑾不仅学习经史和诗词歌赋,还非常善于骑射。她非常钦佩历史上的“巾帼英雄”,像花木兰、秦良玉等,在她看来,男女就应当平等。长大以后,秋瑾也喜欢穿一身男装,她习文练武,身上颇有一股“侠气”。

1869年,秋瑾依父母之命嫁给了官僚财主的儿子王廷钧,随他到了北京居住。当时,八国联军入侵不久,秋瑾目睹了满目疮痍的中国在列强的铁蹄下被蹂躏,人民苦不堪言,民族危机深重。她看到软弱无能的清政府的腐败,义愤填膺。她觉得在这样国难当头的危急时刻,自己怎么能每天只为家里柴米油盐的琐碎浪费年华?应当像花木兰一样,投身疆场,保卫祖国。她下决心把自己投身到救国的事业中去,决定远赴日本探索救国的真理。她的这一想法被丈夫王廷钧坚决反对,他偷偷地变卖了秋瑾的首饰,拿走了银元,希望能够打消她去日本的念头,没想到这些行为让秋瑾更加确定了出走的决心。1904年,秋瑾变卖了剩余的首饰,自费东渡日本。

到了日本之后,秋瑾积极地参加了许多日本留学生的革命活动,并在那里结识了蔡元培、陈撷芬、陶成章和鲁迅等人。她为了帮助长沙起义失败流亡日本的同志,慷慨解囊,随后回国筹措学费。在回国期间,她又加入了光复会。1905年八月,秋瑾再次前往日本读书,在黄兴的介绍下,她见到了孙中山,并随即加入了同盟会。从此她在日本各地发表演说,宣传革命思想。

1906年,清政府取缔了中国留学生规则,压迫留日学生回国。她和同志们在上海建立了革命据点,广泛联络革命人士,创办了中国第一份妇女报纸——《中国女报》。同志们在她小小的寓所里经常日夜奋战,为接下来的武装斗争做着准备。

1907年2月,秋瑾进入大通学堂督办,决定与徐锡麟分头在浙江、安徽两省同时发动起义。原定在7月6日,先在金华发动起义,然后各处响应。但是由于被军中汉奸泄露,后又改为19日。没想到,6日徐锡麟在安庆的起义失败,这使得整个行动变得非常困难。徐锡麟的弟弟被捕时,泄露了秋瑾的信息,这让秋瑾陷入极度危险的处境当中。面对战友的劝说,秋瑾坚持不撤退。她说:“革命是要流血的,没有流血,挽救不了民族的危亡。你们要再接再厉,努力干下去。”她决心留在大通学堂与前来保卫的清军展开战斗。下午,清军包围了大通学堂,秋瑾和其他六人一起被捕。

秋瑾在被捕后,用“秋风秋雨愁煞人”一句话作为供词,坚决不吐露革命和同志的讯息,无计可施的清军只好伪造供词。1907年7月15日,在绍兴轩亭口,杀害了秋瑾。

在中国近代革命的道路上,有着许许多多的革命志士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中国,他们当中有很多人像秋瑾一样,用自己的鲜血唤醒了沉睡的人民。她作为一名封建时代的女子,勇于践行自己爱国救国的誓言,冲破了旧思想的牢笼,体现了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情壮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