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爱国·爱国之心从分毫开始
14664700000063

第63章 铁人王进喜

王进喜1923年出生在甘肃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由于家境贫寒,他小时候就尝遍各种苦难,讨饭、放牛、做苦工。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王进喜练就了刚毅坚韧、倔强不屈的性格。

1950年,王进喜通过考试成为了新中国第一批石油钻井工人,此后,王进喜一直在钻井大队当钻工。他能吃苦又勤快,各种脏活累活都抢着干,深受工友们的好评。1956年4月29日,王进喜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在业务上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很快担任了贝乌五队的队长。在他的带领下,他们队在劳动竞赛中,创下了月进尺5009.2米的全国钻井最高纪录,让王进喜成为了全国石油钻井工人的楷模,被誉为“钻井闯将”,他的队伍也被授为“钢铁钻井队”。石油工业部还给他颁发了“钻井卫星”红旗。

1902年,东北松辽石油会战打响,全国各地的石油工人都去东北参加志愿。大家都恨不得立刻把中国“贫油落后”的帽子甩掉,每个人都慷慨激昂地投入工作。在到达的第一天,王进喜不问吃住,先问钻机井位和钻井记录。由于调校艰苦,钻机到了,没有吊车和拖拉机。看到这样的情况,王进喜发动工人们“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在他的带领下,全队工人用撬杠撬、滚杠滚、大绳拉的方式,人拉肩扛地把钻机卸下火车,并且还搬到了井场。仅仅用了4天的时间,他们就把40多米的井架建好,在没有水的情况下,他们用脸盆一盆一盆地端,用水桶一桶一桶地挑,硬是用人力运输了50多吨的水打井,首创了五天零四个小时打通一口中深度井的记录。在第二口井搬家的时候,王进喜被砸伤了右腿,即使这样的情况,他都没有躺下休息,而是拄着拐杖继续工作。他知道,他是队长,钻井队不能没有他。在第二口井打通过程中出现了紧急情况:由于地层压力太大,700米的时候出现了井喷。看到这样的危急情况,王进喜忘记了自己腿部还带着伤,扔下拐杖带头跳进泥浆,用自己的身体进行搅拌,最终在大家的努力之下,井喷被制服了。王进喜也由此得到了一个“铁人”的称号。

1960年,王进喜的事迹传开,全国迅速掀起了“学铁人,做铁人,为会战立功”的热潮。受到了关注的王进喜并没有停止进步。认识到自己文化的不足,他决定刻苦学习,带领工人学习文化知识。他说:“识字对我来说就像搬山一样困难,我每认识一个字就像搬走一座山,我要翻山越岭去见毛主席。”他还经常到各个井场去巡查,调查研究,鼓励大家学习科学技术。在他的带领下,他们用自己的技术和实际经验改进了滑车和泥浆泵,提高了钻井速度,并且在质量上严格要求把关。

1964年,王进喜当选第三届人大代表。在大家的好评下,他谦虚地说:“我只是一个普通的石油工人,没有什么本事,就是为国家打了几口井。”他的谦虚和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1970年,王进喜因病住院,10月参加国庆典礼之后,他的病情恶化,最后不幸逝世,享年47岁。

王进喜的事迹,除了最典型的被大家熟知以外,还有许许多多例如建立帐篷小学、帮助钻工家庭等等的小事。从他的故事里面我们能看到,爱国并不一定是要做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要在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无私地奉献,时刻心怀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