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爱国·爱国之心从分毫开始
14664700000070

第70章 陈天华愤然投海

陈天华1875年出生在湖南的一个贫寒家庭,虽然家境并不富裕,但陈天华的父亲特别热衷于公益,邻里乡亲都说他有“侠者之风”。陈天华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里面长大,受到父亲的影响非常大,并且自己也非常喜欢读书,尤其是传奇类的。小时候的陈天华非常希望自己长大之后能够成为像书里面写的那样的英雄。

后来,有族人看到陈天华非常聪明好学,就出钱带他去书院读书。得到看书机会的陈天华看到书院里面众多的书籍非常的开心,更加夜以继日地看书。后来他考入了新华求实学堂,受到新思想影响的他成为了变法运动的拥护者。他立志报效国家,并且效仿霍去病“匈奴不去,何以为家”的故事,婉言谢绝了县令想要许配给他的千金。他说:“国不安,吾不娶。”

1903年,陈天华考进了省里的师范学院,并且得到了公派留学去日本的机会。在日本的时候,他听说沙俄侵占东北三省的事情,愤然咬破手指,用自己的血水写下了《敬告湖南人》,寄回湖南的各个学堂,号召民众抗击沙俄的侵略。收到来信,湖南巡抚非常的感动,也非常钦佩他的爱国之心,他亲自到各个学堂宣读这封公开信,还在官报上面刊登,下令开设武备讲习所宣传拒俄,湖南境内拒俄的热潮涌动。不仅从远方支援国内的运动,陈天华还在日本发动当地的留学生参加拒俄义勇队和军国民教育会。这一年,他写了两本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书——《猛回头》和《警世钟》,声声控诉列强的侵略和清政府卖国投降的丑恶嘴脸,很快在国内产生巨大反响,真正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

1904年,陈天华回到了中国,在长沙组织了华兴会,跟黄兴一起密谋长沙起义的事情。他们准备在《俚语日报》上面发表反清的文字,结果事情被泄露,稿子没有发表,却被政府发现了。4月,他只好再次踏上了去往日本的船。1905年8月,陈天华参与发起了同盟会,在书记部工作。他用他的笔战斗在抗击帝国侵略者的最前线,在短时间内又发表了《最近证件之评决》、《中国革命史论》、《狮子吼》等一系列的文章。

迫于清政府的压力,日本随后颁布了《清国留学生取缔规则》。这样的规则激怒了中国留学生,并且使得留学生群体分为两派,一派主张全体回国罢学,另一派则主张忍辱负重,两派争吵非常激烈,甚至到了水火不容的境地,一些留日学生总会的干事都提出了辞职。留学生内部的分歧被日本报纸《朝日新闻》称:“这些都是中国人特有的放纵自己卑劣行为所导致的。”看到了这样的报道,陈天华心情非常沉重。他决定用自己的死来抗议日本和清政府的勾结,也警醒迷茫中的留日学生。1905年12月7日深夜,他写下了近3000字的《绝命书》,鼓励大家一定要坚持斗争,誓死报国。第二天早晨他在大森海湾投海自尽,年仅30岁。

他的死,在国内外引起了巨大的轰动,鲁迅先生评价他为“民族的脊梁”。

1912年3月6日,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先生为陈天华、杨毓麟等烈士专门建立祠堂纪念,到现在我们还能看到。陈天华不仅用自己的笔书写呐喊,在中华民族危亡之际,他更是希望用自己的死来唤醒中华民族的崛起。这样悲壮的爱国举动,直到现在仍旧让人们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