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爱国·爱国之心从分毫开始
14664700000078

第78章 人民英雄刘志丹

出生于1903年的刘景桂,字子丹、志丹。1922年,在当时陕北地区23个县城只有一所中学的艰苦条件下,刘志丹考入了这所唯一的中学——榆林中学。在学校学习期间,追求进步的刘志丹阅读到《向导》、《新青年》等革命杂志,这为他后期的革命活动奠定了思想基础。刘志丹于1924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春季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4月,被党指派到广州黄埔军校炮兵科学习。此后刘志丹积极参加北伐战争,毕业后被分配到冯玉祥部队担任第四路军党代表兼政治处主任。当时年仅23岁的刘志丹便成为了军中响当当的知名人物。

1927年夏,国民党反共斗争开始后,刘志丹进入地下工作,秘密发动西北军一部进行起义,并建立工农革命军。1927年6月,起义军被西北军主力打散,刘志丹潜回陕北老家任特委军委书记,并打入当地的民团进行兵运活动。此后的几年当中,刘志丹一直奋战在革命工作的第一线。

1935年8月,由徐海东等同志率领的红二十五军到达陕甘与当地红二十六、二十七军合编为红十五军团之后,刘志丹在军中担任副军团长兼参谋长,参与指挥崂山战役。不幸的事情在同年10月发生,由于错误的肃反,刘志丹被捕。在中央红军到达之后,刘志丹才于11月初被释放出来,继续在军中担任重要职位。在日常的革命工作中,刘志丹经常教育部队战士们要顾全大局,绝对服从中共中央的领导和调遣。在他的积极教育影响下,陕北红军和中央红军团结一致,共同对敌。周恩来同志曾经就高度评价过刘志丹,说他是“对党忠贞不贰、谦虚、守纪律的具有真正共产主义品质的好党员”。

1936年春天的时候,红军东征进入山西。4月的一天,在中阳县战斗中攻打三交镇时,刘志丹亲临战役进行观察指挥,不幸被敌军阵营中的机枪射中左胸。经过短暂昏迷之后仅仅留下一句“要宋政委指挥战斗”便撒手人寰,年仅33岁。

虽然刘志丹英年早逝,经历了这么多的艰辛和曲折,依然秉承着顽强的毅力和一片赤子之心,建立了那么多的功勋。在他英勇牺牲后的同年6月,为了表示对这位西北红军和西北苏区主要建设人的纪念,中共中央和陕甘宁边区政府决定将刘志丹同志出生的故乡保安县改名为志丹县。1942年在刘志丹牺牲六周年纪念会上,毛泽东曾挥笔题词:“我到陕北只和刘志丹同志见过一面,就知道他是一个很好的共产党员。他的英勇牺牲,出乎意料,但他的忠心耿耿为党为国的精神永远留在党和人民中间,不会磨灭的。”在1943年刘志丹去世七周年时,中共中央和陕甘宁边区人民为他举行了隆重的公葬典礼,在典礼上毛泽东同志称他为:“群众领袖”,周恩来同志则题诗表示:“五千年,英雄万万千,人民的英雄,要数刘志丹。”朱德同志称他是“红军模范”。

直至2009年9月14日,他依然凭借生前的英勇事迹被评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百位英雄模范之一。自此距离刘志丹同志逝世也已经71年,在这71年间,能够依然被人们记住和传颂的不正是刘志丹同志强大的爱国主义情操吗?我相信,这一爱国主义精神将会继续在人们中间流传下去,刘志丹同志也因此而永垂不朽。

从刘志丹同志短暂的一生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个人怀揣着对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将会是怎样的无私!在生命终结之际,他依然心系革命,这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强大自我牺牲精神难道不正是值得我们学习和传颂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