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冠心病居家自疗手册
14666800000020

第20章 顺天应时健康来,四季养心要“善变”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冠心病的发生与气候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与冠心病有关的气候因素通常有气温、日变差(相邻两日的平均气温之差)和平均风速,持续低温、阴雨和大风天气等,这些因素都很容易促使冠心病发作。此外,年平均气压高低的变化也会对冠心病的发作产生影响,气压低时发病率较高,北方人冠心病发病率要高于南方人。

传统中医认为,“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天、地、人是一个整体,因此,历代养生家都强调顺天应时。顺应阴阳变化养生,每一个季节都各有侧重。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也应如此。下面介绍冠心病患者如何顺应季节变化,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养心治病。

1.春季调养

(1)透视本质

祖国医学认为,春天是生发季节,乍暖还寒,各种病菌开始滋生;体内肝气旺盛,易打破与其他脏腑之间的平衡状态,在这个季节里,人们最容易复发旧疾。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春天是冠心病最容易“惹事”的季节,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在3~4月会明显增高,进入发病高峰期。

同时,春天也是调养、祛除病灶的好时机。冠心病患者在这个季节要把握时机,从日常起居、饮食、运动方面着手,对症调养。

(2)养要有方

健康体检

冬季,天气寒冷、外出不便,加上忙着过春节等原因,很多冠心病患者懒得去医院看病。到了春季,冠心病患者应尽可能地做一次全面体检,对血压、血脂、心脏情况做一个盘点。

放松自我

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冠心病患者要多选择一些能够放松自我的活动。如,多参加户外运动,散散步,或是踏青郊游,使自己的精气神慢慢都升起来。

饮食讲究

春季人体新陈代谢增强,冠心病患者在饮食方面,可适当摄入一些热能高、易消化的食物,以稍续冬日温阳之道。同时,还要注重补充优质蛋白质等;多吃新鲜水果、蔬菜,以补充足量的维生素和无机盐,为活跃新陈代谢与免疫代谢增加物质基础,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适时运动

春天阳气升发,适时、适量地进行户外锻炼,可通经活络,温煦脏腑,进而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适宜的运动有散步、慢跑、舞剑、静功等,平时每天还可由上到下沿裤缝敲打大腿外侧的胆经,左右对称两条,以促进胆经的畅通,起到疏肝理气的效果。

顺应气候

“春捂秋冻”,冠心病患者在春季要特别注意防寒保暖,顺应气候,不要骤减衣服。医生建议,当气温持续在15℃以上且相对稳定时,才可以不“捂”;早晨气温低,湿度大,雾气重,外出晨练应在太阳升起后再进行。

2.夏季调养

(1)透视本质

夏季高温炎热,是脑卒中、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的多发季节,冠心病患者还易发生心力衰竭。之所以会如此,原因在于夏季气候炎热,人体易形成脱水状态,导致血液变稠,易凝固,形成血栓;同时,心脏排血量明显下降,各脏器的供氧能力也明显降低,很容易使心脏功能本来就不好的冠心病患者诱发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症。因此,专家提醒,冠心病患者在夏天一定要养好自己的“心”,科学用药,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避免复发或病情恶化。

(2)养要有方

心态平和

夏季酷暑燥热,易生心火,使人烦躁难眠。因此,冠心病患者在暑热之际,要保持健康的心理,做到息怒、静心、安神、起居有序,如果晚间入睡较晚,早晨不宜过早起床,中午要适当休息,以补充睡眠的不足。

膳食合理

膳食应以清淡和易消化为主。夏季为了发汗散热,血流涌向皮肤,使心脑相对供血不足,此时若再进食厚味食物,会使大量血流涌向胃肠道,造成各器官纷纷“争血”的局面,加重心、脑供血不足,甚至会诱发脑卒中和心肌梗死等意外。

因此,夏天要遵循如下饮食原则:低盐,每日食盐摄入量宜控制在5克以下;增加含钾、钙丰富的新鲜蔬菜、水果及豆类制品;控制膳食中脂肪过多的食物,增加禽类及鱼类等含蛋白质丰富且脂肪低的动物性食物。

及时补水

夏季出汗多,机体容易缺水,冠心病患者在出汗多的情况下,应及时补充水分,比如多饮茶、喝汤、喝粥,都可以及时补充水分,防止血液浓缩、黏稠度增加。

此外,心脑血管疾病易在清晨发生,这与夜间缺水有关。因此,半夜醒来时,要适量喝点水,这有助于降低血液黏稠度,防止血栓、心脏病的发生。

科学运动

冠心病患者夏季运动要掌握好度,运动量应适当小一些,运动时间要短一些,还要注意防暑降温,外出锻炼时,要避开高温时间段;同时,要特别注意补水,运动补水最好在运动前、中和后,少量多次地饮水,水温不要太凉,尤其不要贪图一时凉爽,而喝冰水。

3.秋季调养

(1)透视本质

秋季,气候干燥,冷热多变,一些冠心病患者因对温差不适应,极易使病情加重。尤其是在11~12月份,深秋向冬季的转换时期,冷空气活动频繁,温差、风速、大气压等均处于强波动状态,这种多变的气候,中老年人很难适应,极易引发冠状动脉痉挛,也是心肌梗死发病的高峰期。

因此,冠心病患者应做好全方位的秋季保健,也为顺利过冬打下良好的基础。

(2)养要有方

调整情绪

秋季,气温渐降、草枯叶落,易引发凄凉之感,使人产生抑郁、烦躁等心情,也是冠心病患者的“多事之秋”。患者一定要调理好自己的情绪,不要触景伤情,过于敏感,尽量保持心情开朗。可在秋高气爽的日子里,与家人一起外出郊游,登高远眺,使自己心旷神怡,感受收获季节的喜悦,增加乐观情绪。平时还要多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如垂钓、养花、绘画、下棋等,以更好地调节自己的情绪。

膳食科学

冠心病患者在秋季要防“秋燥”,饮食上可多选择养阴润燥的食物,多喝水、淡茶、豆浆、牛奶等,多吃新鲜瓜果、蔬菜,忌食辛辣、煎炸、刺激性食物,预防秋燥性便秘。饮食上要有节制,无论是主食、荤食还是水果,都要适量,可适当多选高蛋白、低脂肪的鱼虾类、禽类和大豆类制品;同时,进补宜以平补清补为主,可吃些蜂蜜、百合、莲子、山药、燕麦等清补之品,老年人应经常食粥。

起居有律

冠心病患者在秋季要注意有规律地生活,保证充足的睡眠与休息;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虽然养生推崇“春捂秋冻”,但冠心病患者“秋冻”一定要有度,以自己感觉不过于寒冷为准,尤其是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要增强自我保健意识,根据气温的变化适时增减衣物,防止感冒、支气管炎等感染性疾病的发生。

4.冬季调养

(1)透视本质

冬季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这是因为冠心病患者对寒冷刺激十分敏感,寒冷可使体表小血管收缩、痉挛,血流速度减慢,血液黏滞度增高,加重心脏负担,直接或间接地引起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诱发心绞痛或急性心肌梗死。因此,患者在冬季一定要注意消除诱使疾病发作的危险因素,安稳过冬。

(2)养要有方

御寒是关键

冠心病患者在冬季要注意保暖御寒,尽量避免室内外温差的刺激,不要骤然离开温暖的房间;洗漱时,应避免用冷水洗漱;气温骤降时,要及时添加衣服,防止身体着凉受冻,但选择着装时,应遵循轻便的原则,过于厚重的衣服和鞋子会增加心脏负担,对病情不利。

锻炼要坚持

运动能增加机体的耐寒能力及抗病能力,促进血液循环,使气血运行流畅。冠心病患者在冬季要坚持体育锻炼,如步行、打太极拳、跳舞等有氧运动都是很好的运动方式。天气晴朗时,还可有意识地增加在室外活动和逗留的时间,以提高机体的御寒能力,降低对寒冷的刺激。

饮食要点多

冬季热量消耗较大,冠心病患者可适当增加热能较高、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如羊肉、鱼肉、奶类、蛋类、豆类食品等,同时还要坚持低盐、低油脂、低糖的饮食原则,控制体重,避免肥胖。

冬季随着机体热量消耗增大,维生素代谢也会加速,患者要注意多摄入新鲜蔬菜、瓜果,以补充机体所需的多种维生素及无机盐。

此外,冬季是人体最好的进补季节,冠心病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一些易消化的食物补品。但服用补药必须有针对性,不可盲目进补,最好在医生指导下,科学地进补调理。

监测要加强

心血管疾病患者冬季应加强防范。冠心病患者往往合并有高血压、高血脂等病情,除按医嘱科学用药外,有条件者还应经常监测血压,定期进行血脂、血糖、心电图等项目检查。

健康知识储备库

冠心病患者四季着装,宜首选棉、麻面料的衣服,既舒适又透气,尽量不要选择化纤类面料的衣服;衣服要以宽松、肥大为宜,尤其注意领口、袖口、裤口不要紧绷,以便使体内血液循环通畅。此外,冬春季节着装不宜过于厚重,以免加重心脏负担,诱发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