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沙漠动物探索大百科
14670300000020

第20章  世界上最珍贵的动物之一——弓角羚羊

沙漠极度干旱的环境使人类望而却步,却生存着许多极耐干渴的动物。有一种动物是它们中的佼佼者,可以几乎一生都不喝水,维持生存所需的水分都从取食的植物中获得,比沙漠之舟骆驼还要耐干渴。它们是谁?它们就是实际上最珍贵的动物之一——弯角羚羊。

明星名片:

弓角羚羊是一种群居动物,通常以5~20只为一群,因为沙漠中的植被太少,它们常常由年长的公羚带路,为了寻找食物跋涉千里,它们扇形的蹄部十分宽大,非常适合在沙地行走而不会陷在沙中。尽管弓角羚羊栖息在的环境恶劣的干旱地区,但身体依然十分健康,是一种性情坚韧的沙漠动物。

弓角羚羊又名跳羚,是一种最擅长跳跃的羚羊,在跳跃时脊背向上弓起,四肢后蹬,看起来像一张强而有力的弓弦,一跃的高度可以达到3~3.5米,故而得名。通常,弓角羚羊的体长约为1.2~1.5米,肩高在68~90厘米之间,重则达32~36千克。角长通常在76.2~89公分之间。弓角羚羊的孕期在 57~264天之间,通常每胎只能产仔一只。弓角羚羊的寿龄在20年左右。

弓角羚羊有着细长的四肢,背部覆有黄褐色皮毛,臀部及背腹四肢内侧覆有白色的鬃毛,身体两侧有一红褐色条纹横过背腹之间。在弓角羚羊的背部正中央有1条纵向褶皱,因该部位的皮肤下凹而形成,其内为白色皮毛,一旦它们受到惊吓开始奔跑,起伏的背部会撑开褶皱,露出一条醒目的白色脊线,这是在警告同伴有危险逼近。无论雄性或雌性的弓角羚羊头部均有黑色的角,角上有一圈圈环状棱纹。跳羚的形象已经被用在南非共和国的国徽之上,足见当地人对它的喜爱。

弓角羚羊是一种群居性动物,主要出没在半沙漠地带。炎热的夏季,它们多数居于广袤的荒漠之中,到了晚秋至冬季,则迁徙到盐沼及半荒漠地区。更为具体点说,弓角羚羊出主要出没于南非、西南非洲、博茨瓦纳和安哥拉,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栖息,每逢旱节就会成群结队地向远房迁徙,以寻找新的草场作为食物。它们主要食用草类和灌木嫩枝,如果有充足的青草为食则不必饮水。弓角羚羊的发情交配期在每年的5月,母羚的孕期为6个月,一般在11~12月生产,每胎只产1仔。草原上常见的鬣狗和兀鹰都是可算作它们的天敌。目前由于人类过度的捕猎,弓角羚羊的数量已很是稀少,主要栖息在南非境内的国家公园及其附近。由于弓角羚羊好饲养,已存活,现在已经是动物园内很受欢迎的观赏动物了。

弓角羚羊中有一种普氏原羚,又叫中华对角羚,只在中国有出现过,目前仅存于环青海湖地区,是一种面临灭绝的濒危野生动物,也是世界上最稀有的羚羊种类。

据考证,中华对角羚曾在中国内蒙古、宁夏、甘肃、新疆、青海等地广泛分布。但因为生态环境被破坏、家羊对食物的竞争及人类捕猎的原因,其种群数量下降得非常快,分布面积也急剧减小。数十年来,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在青海林业局的帮助下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详细了解了青海省内对角羚的分布及其种群数量。

考察发现,目前对角羚分布的范围极小,仅在青海湖环湖地区的共和、海晏、刚察、天峻四县有出现,且是间断分布的,总面积仅仅几百平方千米,数量仅余300来只,比珍稀的“国宝”大熊猫的种群小多了,这个物种已经濒临灭绝了。中科院动物所的蒋志刚研究员谈起此事就心情沉重:“中华对角羚还能够生存多久,尚难定论。该物种很可能在我们了解其生态、进化和遗传特征之前,即从我们这个星球上永远消失。”在一个多世纪前的1875年,中华对角羚第一次被发现并命名,到1996年时,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就已将其列入“世界极度濒危物种”名录。同时,它也是《全球羚羊保护行动计划》中名列第一的濒危羚羊。

中国林科院的首席专家、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李迪强在谈到对角羚时说到:“如此濒危的野生动物,其关键活动区生境没有包括在保护区内,应当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目前,中华对角羚面临着栖息地遽减、破碎和种群隔离问题,都严重地危及了这个种族的生存。青海省政府已经十分重视中华对角羚的存活情况,不断加强宣传力度,号召当地保护对角羚,并将其形象作为“环青海湖国际自行车公路赛”的吉祥物。

青海省林业局也对人工饲养对角羚进行了努力,但限于经济条件,目前仅有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附近对对角羚进行了保护,但这是远远不够的,其关键活动区生境不在保护区内是一个巨大隐患,目前更没有为对角羚设立专门的保护区。2005年初,有消息称国家将投资7000万元开启“中华对角羚野外种群保护工程”,计划在青海湖东部、东北部和西北部的为中华对角羚设置专属保护区。可是几年过去,至今仍不见其踪影。有关部门应尽快采取有效措施,将“中华对角羚专署保护区”付诸行动,以保护这一珍稀物种。

可能都有这样一个疑问,弓角羚羊在沙漠是怎样生活的呢?因为沙漠地区常年干旱,降雨极少,一年的降雨量不足二百五十毫米,及其不利于植物的生长,这给出没于沙漠中的动物找寻食物带来了许多困难,这对它们也是个巨大的考验,必须有超强的脚力,不吝长途跋涉才能获得食物为生。比如产于地中海盆地沙漠地带的多加瞪羚,其奔跑时速可达80公里,并且能从植物中摄取维持生命的水分,对饮水的要求愈低,则其在沙漠中存活的概率就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