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极地动物探索大百科
14670600000032

第32章  “独生子女”的家长——海鹦

它们是一种生存能力比较强的海鸟,无论是海里的小鱼或者海中的浮游生物都是它们的最爱,为此它们锻炼出了极强的潜水本领。它们的家庭生活比较美满,夫妻关系长久维护,一直保持着优生政策,给自己的独生宝贝最悉心的呵护。它们是谁?它们就是“独生子女”的家长——海鹦。

明星名片:

海鹦真正的别名为善知鸟,属于海雀科,它们最主要的生活区域在挪威北部的沿海地区。海鹦以捕食海洋中的鱼类为生,生存的本领非常强。它们也比较喜欢群居,一般会把巢穴筑在沿海岛屿的悬崖峭壁上或者石缝的沟中,有的时候就在洞穴里面直接筑巢。巢穴最主要的作用就是为它们提供休息、睡觉和储藏食物的地方。平时它们一般就是在大海的上空展翅飞翔。

海鹦的身长一般在30厘米左右,嘴巴比较大,呈三角形,同时还带有一条深沟。背部的羽毛一般为黑色,腹部呈现出白色,脚部的颜色一般为橘红色。面部的颜色就比较鲜艳,像鹦鹉一样美丽可爱。因此,人们给它取名为海鹦。但是如果你有机会近处去看,你会发现它又有一副一本正经的严肃面孔。它那宽大而鲜艳的喙常常带有灰蓝、黄和红三种不同的颜色,再配上两颊周围的灰白色,让人不免会想起马戏团中的小丑,真可谓是鸟类的笑星,因此又有人称它为“酒糟鼻子”。不管人们给它起什么样的名字,不可否认的是它都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乐趣。

据调查,海鹦与角嘴海雀是近亲,一同被分类在Fraterculini亚科中。海鹦每次只产一枚卵,一般将卵产在1或2公尺深的洞穴中。卵的孵化期大约为6周。小海鹦孵化出来以后依靠双亲的喂养。幼雏的喂养时间在6周左右,然后双亲就会舍弃幼雏,把它独自留在巢穴之中,直到小海鹦没有办法,变得又瘦又小,可是此时它们的飞羽也已经长成,不得不自己出海锻炼捕食能力。

所有的海鹦身体主要呈黑色或黑白色,身体比较粗壮,喙比较大。进入繁殖季节,喙的颜色就变得比较鲜艳;繁殖期过了以后喙又会变得细小和又淡淡的沉色。它们的羽翼比较短小,适合游泳。它们飞行的过程中,在空中会频密的拍动双翼,达到每分钟400多次。海鹦的冬季一般在海里度过,其它时候就在海上游泳、浮游或者潜入水下进行捕食,只有在筑巢的季节才会到岸上来。但是,大多数的海鹦会选择在北海过冬,然后就留在那里并不回到岛上进行繁殖。

海鹦下属的花魁鸟和角海鹦大多都分布在了北太平洋附近,北极海鹦主要的分布地点在北大西洋地区。尤其在冰岛附近,就出现了大约1000万只北极海鹦。最大的海鹦群出现在冰岛的韦斯特曼纳群岛。2009年科学家对冰岛的海鹦群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当地大约有110万个巢穴,海鹦数量达到400万只。

海鹦的生育政策属于优生,每次只生一个小海鹦。一般在地面上生活时都是三口之家。海鹦在进行劳动时,非常能干,成为世界上潜水本领高超的鸟类之一。在进行捕鱼时,海鹦能够轻松地潜入水里30米、60米,有时甚至能够达到200米深,直到捕捉到的鱼儿能够填满它那宽大的嘴巴才能心满意足地浮出海面。海鹦的嘴很大,每次最少能衔住10条细长的海鱼,然后就会将捕到的食物带回巢穴供幼鸟吃食。有些比较细心的父母每天会有四、五次地深海捕食行为,以此将它们的宝贝喂养得又肥又壮。

海鹦长期的群居生活方式也使它们形成了一种集体主义精神。不论是在迁徙飞行的过程中,还是栖息在地表,它们总是保持一致,统一行动,这也成为它们一种比较有效的自卫方式,向其它动物显示了它们庞大的群体威力,同时也明确标示出了栖息地的范围,以此来向其它海鸟发出不得入侵其领地的警告。一旦有比较凶恶的海鸥入侵,鸟群立即会发出一片强烈的警告声。随后就会有成群的海鹦盘旋在敌人的上空,最后鸟群会形成一个快速旋转的环状队形,采用常用的“人海战术”,使入侵的敌人晕头转向,几乎找不到能够进攻的突破口,不得不做出“走为上策”的决定。

海鹦的分工比较明确,雄性北极海鹦一般负责筑巢,并且也非常对自己的家庭也非常忠诚。但角海鹦不同,雄性和雌性角海鹦会选择一同筑巢,不仅能够快速地完工,还能在劳动过程中增进感情。角海鹦的巢穴比较深,大约在1米左右,而通往花魁鸟巢穴的通道一般比较长,可以达到2.75米。花魁鸟和北极海鹦筑巢一般会选择软泥修筑巢底,角海鹦在筑巢地点常常会选在悬崖的石缝间。北极海鹦筑巢的原料一般选择草或者周身的羽毛用来围边,有时候也会选择不围边。它们的蛋一般为奶白色的,有时候会有淡淡的紫色。

海鹦的夫妻关系是长期固定的。雌鸟一般只生一颗蛋,卵孵化以后由双亲喂养雏鸟。卵的孵化过程一般是雌海鹦和雄海鹦用双翼将蛋抱在孵卵斑中进行孵化。小海鹦一般在夜间出生。雏鸟出生后的前几年会选择在海上生活,长到5岁的时候才会回到它的繁殖地点。饲养的海鹦一般在3岁左右就能进行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