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极地动物探索大百科
14670600000005

第5章  动物中的“香美人”——麝牛

它们看似温顺,每天懒散地来回徘徊,但是,在敌人面前却丝毫不留情。在与敌人较量的过程中,它们懂得齐心协力共同作战,并且,保护群中的弱小个体,从而形成一个牢不可破的群体。它们是谁?它们就是动物中的“香美人”——麝牛。

明星名片:

麝牛的体型都比较大,但是属于低矮粗壮型的,身长大约在180~245厘米左右,肩高则是在110~145厘米之间,它们体重可以达到300公斤左右,雌性相比而言就稍小一些;它们头大、嘴宽、眼小,雌雄麝牛都有角,角的截面为圆形;它们的四肢都比较短粗,蹄子则是比较的宽大;麝牛身上的毛比较厚重而且粗糙,毛最常可达到90厘米左右,能够抵抗恶劣的严寒气候;毛色为棕色,尾巴比较短,最长的也只有10厘米左右。

麝牛主要在加拿大北部、格陵兰和美国阿拉斯加等地区生存的动物。雄麝牛在寻找配偶的时候便会发出一种类似麝香的气味,正因为如此,人们便称它们为麝牛。

麝牛主要居住在多岩荒芜的地方,它们属于群居性的食草动物,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危险,都不会退缩。面对狼和熊的攻击,雄性麝牛会主动将幼小的麝牛保护在中间,而它们则是摆成一个防御阵形,做好充分的应敌准备。而麝牛厚厚的皮毛也起到了很好的防御作用,以保护自己不被敌手咬伤。

麝牛其实是一种介于牛和羊之间的动物,从外在来看,和我国的牦牛有几分相似。麝牛的重量主要分布在前半身,所以前重后轻,看起来也是十分的矫健有力,是北极地区最大的食草动物,麝牛的一对犄角是最好的防御武器;它身上的毛可以拖到地上,而最里层还有着厚厚的绒毛,可以帮助驱寒;麝牛的耳朵比较小,上面也有着很浓密的毛,鼻子便是它唯一一处裸露的地方。但是这种毛长也有着坏处,冬季时节,每当下过一场大雨,麝牛身上的雨竹会在寒风中变成冰块,致使麝牛不能动弹,甚至有时还会被活活的冻死。

一般情况下,麝牛都是十分温顺的,在行走的过程中,走一段会停下来吃点食物,然后在躺在地上小憩一会儿,以此就这样循环下去。其实,麝牛这种行进的方式是有目的的,它们这样即可以减少自身能量的消耗,又能降低对食物的需求。夏季,麝牛的食物主要是鲜草和溪水为主,而冬季的时候,麝牛只是使用少量的雪以补充体内所需的水分。因为麝牛能够很好保存体内的能量,所以它们所需要的食物也仅是一般牛的1/6.

麝牛夏天的时候,群体比较小;而到了冬天,则是上百只的麝牛组成一个群体。雌牛和幼牛在队伍的中间,而边缘则是一些身强体壮的雄牛在守护,而这个大队伍中又有无数个小组组成,又资历深的老麝牛带领,紧紧地跟随行进的大军队伍。

麝牛两年才会繁衍一次,而且一胎也仅有一只幼崽;雄性也都是在生殖期才会为了雌牛而一决高下。这个时候,雄麝牛的脸上会有分泌物出现,滴落在植物上,也就代表了它的专属地位。而雌麝牛就会被紧紧地看护在自己的地盘,以防被其它的雄麝牛勾引了去,还得进行耗费体力的决斗。而在决斗中输掉的一方,就灰溜溜地离开便是,胜者也不会多加为难,整个过程中,要属雌牛比较悠闲,吃着青草,等待着谈判的结果。

但是,麝牛这种悠闲的生存状态,却被一群手握猎枪的欧洲人打破了。他们大量的射杀麝牛,以谋取暴利。他们会用猎犬来追捕麝牛,打散麝牛的群体,一旦麝牛围成一团,想要发起攻击的时候,他们便会抓住机会,逐一猎杀。

他们这种射杀的效率极其高。1865年的时候,阿拉斯加的最后一头麝牛也惨遭毒手。而到了20世纪初,加拿大和格陵兰的麝牛也已经到了濒危的境地。而1902~1909年间,美国探险家、海军少将彼利曾经好多次带着自己的探险队进入北京地带,将600多头麝牛猎杀作为自己的食物,并且还以麝牛的毛皮筹集他们探险的经费。

1917年,加拿大政府颁布了禁止猎杀麝牛的法令。如果不是这样,恐怕麝牛早就已经不存在这个世界上了。1930年,美国花大量的资金从国外引进了34头麝牛,并且在美国政府的保护下,麝牛得到了很好的繁衍机会,目前已经达到了3000头左右,而全世界的麝牛总量也已经上升到了8万头,脱离了灭绝的危险,在一些地区甚至允许人们对其适量地捕杀。

麝牛已经在地球上存活了60万年,亦是冰河时期存留下的古老生物,而和它们同一时期的猛犸象和柱牙象已经因为气候的变化或者是人类的捕杀而绝迹。

人类的捕杀、环境的破坏、外来物种的侵略等等一系列的原因都对这些物种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威胁,致使很多的物种因为环境的原因而已经灭绝。

不能不说,麝牛是很幸运的,在它陷入灭绝困境的时候,有了相关的保护法使得麝牛家族的数量有所回升。但,是世界上到底还有多少没有被人发现,或者是没有人注意到的濒危物种呢?看着眼前血腥的杀戮会让你心有不忍,但是那些潜在的物种呢?有谁会在意它们的生存和死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