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品三国(上)》补正
14671000000029

第29章 《短歌行·对酒当歌》是出自曹操一人所唱吗?

“曹操能够凝聚人才,最主要的还是他爱才的真诚。他确实非常希望在自己的生活和事业中能有更多的朋友和帮手。他在《短歌行》一诗中说: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深情(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只因为你的缘故啊,让我思念到如今(但为君故,沉吟至今)。麋鹿找到了艾蒿,就会相呼相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萍)。我要是有了嘉宾,一定要鼓瑟吹笙(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的是那天上的玉轮,不知何时才中断它的运行(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深深的是我心中的忧思,也许永远都没有止境(忧从中来,不可断绝)!来吧朋友!越过那田间小道,别管它阡陌纵横。有劳你枉驾前来,让我们久别重逢(越陌度阡,枉用相存)。把酒临风,握手谈心,重温那往日的友情(契阔谈宴,心念旧恩)。这不是很感人吗?值得注意的是这首诗的开头:‘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他的另一首诗《龟虽寿》则说:‘神鬼虽寿,犹有竟时。腾龙乘雾,终成土灰。’这就是对宇宙人生的一种哲学思考了。当然,曹操是站在他政治家的立场上来思考的。因此他的结论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是‘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品三国》第117-118页

我将《品三国》此段全抄了,文句颇长,实在不好意思。但为了讲明这首诗歌的作者是曹操一人,或者是还包括曹操在内的两人,也只有这样做了。

易中天先生说曹操是有凝聚力、有亲和力,最能被人衷心的爱戴和拥护的,并引用以《短歌行》作证,此等观点,乃属于学术争鸣,此处不作讨论。

本篇只说这首《短歌行》。

曹操唱的乐府可真不少,唯独此首为《三国演义》的作者青睐,还特地走进曹操鏖兵赤壁前夕时的第四十八回《宴长江曹操赋诗,锁战船北军用武》: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这首《短歌行》,近年谈及曹操多有引用,为人熟悉。易先生此处解释,良有以也。在这里,易先生显然是把它视为曹操所作,当也无误。多年来,我读曹操诗歌,也是把它放在曹操名下的。但在10多年前读了前辈学者万绳楠先生《解开千年之谜〈短歌行·对酒当歌〉》后,大受启益,认定万先生所说。盖万先生以为此诗歌为曹操于东汉建安元年(196年)在许都招贤时,与宾客的相互唱诗。诗32句,是8句一组:第一、三组是宾客的唱辞,第二、四组是曹操的答辞。因《短歌行》系宴乐歌辞也。(全文见《纪念陈寅恪先生诞辰百年学术文集》)仔细阅读,真的是两人问答,有问有答,相互有关;但非自问自答,更非是一个人有两种口气,两种理念。由此处可见前辈学者治学严谨,我辈实难望其项背也,未知易先生以为然否。

顺便搭上一句,东汉建安初期和中期,曹操曾颁禁酒令,“太祖时科禁酒”(《三国志·魏书·徐邈传》);“魏国初建,时科禁酒”(《州府榷酤》);《魏志·崔琰传》引张璠《汉纪》也有“太祖制酒禁而融书啁之”。盖孔融嗜酒,“坐上客常满,杯中酒不空”,为之讽喻也。或可由此作证,“何以解忧,惟有杜康”不应出于曹操之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