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品三国(上)》补正
14671000000031

第31章 刘备是否“五易其主,四失妻子”?

“刘备也没有自己的根据地,好不容易有那么一两块地盘很快又会失去,只能东奔西走地寄人篱下,反复无常地投靠他人,五易其主,四失妻子。从初出江湖到赤壁之战,刘备可谓一生颠沛流离。”

——《品三国》第125页

刘备起点低、基础差。比起黄巾起义和董卓弄权时期的任何一个地方军头,都要蹩脚得多。三国的创建领袖,曹操、孙权都是世家子弟,家族枝叶丰满,关系网严密,本人也有知名度;而刘备乃单家子,没有家族,他开始起事和后来的关系网,还是本乡的哥儿们如张飞、简雍和外来个体户关羽,以及同学公孙瓒。他是全凭自己奋斗,有韧力,后来能打出那般宏大基业,真不容易。

先说他“五易其主”。

是哪五个主子?易中天先生没有点出,我也就不妄浅薄,姑而据《蜀书·先主传》续貂言之:

一是为高唐令,“为贼所破”,投奔中郎将公孙瓒。

二是奉公孙瓒命随青州刺史田楷,拒袁绍,援救徐州。

三是在徐州牧陶谦处,“先生遂去楷归谦。”(《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四是吕布袭徐州(下邳),向吕布求和,还小沛(今江苏沛县),为吕布驱逐,后投奔曹操。

五是随曹操至许(今河南许昌)。

六是被曹操所攻,投奔袁绍。

七是官渡战前,脱离袁绍,投奔刘表,屯新野(今河南新野)。

历史有时只能是模糊。此处刘备投奔某人或跟随某人,是否可以用“易主”定格,看来不准确。我因为不懂得易中天先生所说的“五易其主”,是指以上所列七次中的哪五次,或者还有是七次外的某几次,所以就草草罗列,但在我看来,刘备自命为汉室后裔,而有些官爵,都是他们(如曹操)假皇帝所授,所谓“表别部司马”、“表豫州刺史”、“表左将军”等。如此能否就可界定,他人就是“主”?他投奔袁绍、刘表以及与背信弃义的吕布“求和”,回驻小沛,虽无主仆之分,是否也算是“易主”呢?

读了多年魏晋史和《三国志》,却从未想过这么细巧的数目题,现在读了易说后,又难以自圆其说,拎得清,只有写出来求教于读者诸君和向易中天教授请教了。

易教授还说刘备“四失妻子”。

刘备在创业时期,确是几度娶妻,几度丢妻。夫妻本是同名鸟,大难到时各自飞。当然很大可能是刘备为了顾已,把她们先后丢了;丢了也不尽心尽力去找。

我也据《三国志》的《先主传》和有关史传,根据易先生的启示,寻藤摸瓜,不知是否其中有《品三国》所说的“四失妻子”的几失。

一、汉建安元年(196年),吕布袭下邳(徐州首府,今江苏邳县),俘刘备妻子,刘备求回,回小沛,还其妻子。

二、建安三年(198年)九月,吕布将高顺攻陷小沛,俘刘备妻子和儿女,送与吕布。同年破下邳,复还刘备。

三、建安五年(200年),官渡战前夕,曹操东征徐州,赶走刘备,“曹公尽收其众,虏先主妻子,并擒关羽以归”(《蜀书·先主传》)。这位妻子,是否原为吕布归还的那位,语焉不详。但此后由于曹操与刘备始终持敌对态势,也就没有放还。

四、建安六年(201年),刘备投奔刘表。在新野六七年间,他又娶了妻子。此妻子在刘备兵败于当阳长坂时又丢了,“先主弃妻子,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走,曹公大获其人众辎重”。(《蜀书·先主传》)《蜀书·赵云传》亦有“及先主为曹公所追于当阳长坂,弃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此妻似未生子,最多也只生育有两个小姑娘。《三国志·魏书·曹纯传》称曹操虎豹骑司令官曹纯,“从征荆州,追刘备于长坂,获其二女辎重,收其散卒。”这位新野时期娶的妻子,也许死于乱军,也许被俘虏,此后也未回归于刘备。

见于史传,除去吕布所俘归还(吕布再次归还的那个妻子,有可能是后来在徐州被曹操所俘的),见俘于曹操而都没有归还的,先后有两个妻子。

而在刘备还守小沛时,据《蜀书·甘夫人传》,已是“先生数表嫡室,常摄内事”。就是指明刘备在随同曹操至许都前的几年里,已数次丢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正妻。

他也许包括在下邳失后,所娶的糜夫人,但不包括甘夫人;甘夫人是妾,在刘备生前始终是小妾。

五建安十四年(209年)孙权以妹嫁与刘备,当是为正妻,后归去。她也应属于“所失妻子”吧!

易中天先生所说这个“四失妻子”的数字,不知从何得出。因为有了《甘夫人传》那几个字“先主数丧嫡室”,为之我套来套去,尽管也是绕着刘备失妻这条游戏规则运作,仍与“四失”碰不在一起,也只能持模糊观念。刘备在娶吴懿妹子(吴皇后)前,究竟先后随娶随丢,丢失了多少个妻子?看来,此情此事无从说处。连当年的史学家陈寿先生也说不清了,难道易教授比陈寿还高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