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品三国(上)》补正
14671000000039

第39章 齐桓公称管仲为“仲父”,“仲父”即叔父吗?

“孙策知道以后,却非常高兴。他讲了一个故事,就是当年齐桓公对管仲事之如父,称为‘仲父’(即叔父)。国家大事,也都交给管仲。臣下有事来请示,桓公就说你去告诉仲父。再问,又说你去告诉仲父。旁边就有人说,一则告仲父,二则告仲父,当国君也太容易了吧!桓公说,当国君的有劳有逸。劳在求贤,逸在得人。没有仲父的时候,我很难;有了仲父,我这个国君当得就容易了。因此孙策笑着说,正因为桓公‘一则仲父,二则仲父’,他才成就了霸业”。

——《品三国》第167页

易中天先生这段文字引自《三国志·吴书·张昭传》:“策闻之欢笑曰:‘昔管仲相齐,一则仲父,二则仲父,而桓公为霸者宗。’”这个故事,见自西汉刘向《新序》,后人对它质疑。此处因属于学术争鸣,且不在本题讨论圈内,就此打住。

齐桓公称管仲为“仲父”,确是。故事亦见自《战国策·齐策》。但是齐桓公称管仲为“仲父”,可以解释“即叔父”吗?

通常说,仲父,“父之弟曰仲父,仲,中也;位在中也,仲父之弟曰叔父。”(《释名·释亲属》)古代,仲父和叔父还是有差别的,现在仲父(大弟)、叔父(二弟),大致合一,通称“叔父”也可。但此处齐桓公所称的管仲之“仲父”,已经是专用名词,就不能泛作为“叔父”解。正如易先生所指出的,“对管仲事之如父”,而见有的尊称。即称管仲为“仲父”,父为尊称,仲其字也。但决不能指“即叔父”。

古代尊称长者,确有以名字加以“父”字的,如《史记·齐太公世家》,周武王姬发即尊称吕尚(姜尚)为师尚父。刘向《别录》,“师之,尚之,父之,故曰师尚父。”即是冠以其名加上“父”为尊称也。

所以作为齐桓公称管仲为“仲父”,是不能解释为叔父的,用现在说的:齐桓公叫管仲是“管叔叔”呢!真是大跌眼镜了。为此,我也曾请教过上海大学的来可泓教授,亦作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