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品三国(上)》补正
14671000000040

第40章 刘备是活了五十八岁吗?

“在三国时代的三巨头中,孙权的寿命是最长的,七十一岁(次者曹操,六十六岁;再次刘备,五十八岁);在三国时代的三个政权中,孙吴的国祚也是最长的,五十一年(次则曹魏,四十六年;再次刘蜀,四十二年)。”

——《品三国》第171页

也许是电脑开玩笑,将刘备的寿命变成了五十八岁。应该说《品三国》一书的校对是上乘的,但在官爵、人名上也有误植,诸如兖州刺史刘岱不作“兖州太守刘岱”(第47页),蔡瑁不作“曹瑁”(第141页)丁斐不作“丁裴”(第107页),等等。所以此处刘备年龄,我也作如是观。虽是再作校勘而已,但年龄失误,易造成史实不准。由是写了,以一返三。

关于刘备寿命,见《三国志·蜀书·先主传》:“章武三年(223年)夏四月癸巴,先主殂于永安宫,时年六十三。”他也自称“人五十不称夭,年已六十有余,何所复恨”。(裴注《诸葛亮集》载遗诏)由此推之,可知刘备生于汉桓帝延熹四年(161年)。要是从五十八岁说,那未刘备于黄巾大起义那年(中平元年,184年)还只有十八岁呢,至于后来的赤壁之战前也不过四十二岁,竟与鲁肃都接近了。

易中天先生说三国的国祚,都从它们立国称帝为始,当然很准确。但将国祚和政权合而为一,似乎易产生某种误会,盖建立政权和立国毕竟还是两回事,三国领袖在称帝前早就有自己独立政权了。你能说孙权于黄武元年(222年)自称吴王,有年号;刘备进成都后,大封官爵,后又自称汉中王,难道不算为政权吗?至于魏国,他的政权早在曹操时期就确定了。至于后来曹操为魏公、魏王,那更是明正言顺的自成体系。以至名列武臣第一的夏侯惇以仍为“汉臣”而不愿,再三恳求曹孟德兄给个魏官做做呢。

我此处写的都是些不足为道的文字。还是这句老话,就作家,舞台艺术领域,那是无所谓的。在历史这个领域,还是要讲究严谨些。错字误植,用词不当,也许这就是现在对《品三国》这部大有影响的著作,因误认而遭到某些读者贬值的一个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