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品三国(上)》补正
14671000000047

第47章 火烧乌林后,关羽真的那么空闲吗?

《山阳公载记》说,曹操从华容道冲出去后,喜形于色。大家问他为什么。曹操说,刘备确实是我的对手(“刘备吾俦也”),可惜动作稍微晚了一点。如果在这个地方堵住放一把火,我们只怕连骨灰都没有了。过了一会儿,刘备当真来放火,但曹操已经走了。顺便说一句,这些内容,被司马光编撰的《资治通鉴》里删去。再顺便说一句,整个过程都没关羽什么事。

——《品三国》第220—221页

《三国演义》第五十回《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说的是关羽和曹操在华容道的故事。当然小说是形象思维,没关羽事。但如认真细读,关羽却真也有点那么个关系呢。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称,赤壁战后,“先主与吴军水陆并进,追到南郡。”从《山阳公载记》,“公船舰为备所烧,引军从华容道步归,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嬴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嬴兵为人马所蹈籍,陷泥中,死者甚众。军既得出,公大喜,诸将问之,公曰:刘备,吾俦也。但得计少晚;向使早放火,吾徒无类矣。备寻亦放火而无所及。”可见刘备军是走陆路,也就是跟随曹操败军走进华容道的。虽然此处未提及刘备军中有否关羽、张飞一起,但自后来记载刘备参与围江陵时,关羽奉命别率一军扼守江陵北路,以断绝曹仁江陵守军与襄阳乐进、汝南李通等部联成一气,互为犄角,似可见关羽是随刘备同行了的。

《三国志·魏书·李通传》有称,“刘备与周瑜围曹仁于江陵,别遣关羽绝北道,通率众击之,下马拔鹿角入闱,且战且前,以迎仁军,勇夺诸将。”由此可见当时关羽自追赶曹操败军,围困江陵后,还在北路敌相持了一年余,直至李通等接应曹仁放弃江陵、突围北上。在此期间,关羽因在江陵外围,时与曹军乐进、文聘等部接仗。“与乐进讨关羽于寻口,有功,进封延寿亭侯,加讨逆将军。又攻羽重辎于汉津,烧其船于荆城。”(《三国志·魏书·文聘传》)

赤壁乌林之役后,周瑜、刘备的作战重点已转入夺取江陵了。要是说某个过程与关羽没什么事,还算符合史实,难道整个过程都没什么事吗?

〔延伸阅读〕

东吴战船

东吴水军用在赤壁之战中的战船,主要是蒙冲和走舸。据《三国志·吴书·周瑜传》,“乃取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书报曹公,欺以欲降,又预备走舸,各系大船后,因引次俱前。”蒙冲即艨艟,是当时长江上常用的战船,如荆州水军就有“蒙冲斗舰,乃以千数”(同上)。蒙冲,始于西汉,即楼船,汉武帝以杨仆为楼船将军,跨海征安南,即此。盖船建有两层,上下均有女墙,其中多方开凿有“牙孔”、“弩窗”,以利于射击敌人,女墙下设有若干“擎棹孔”,将桨伸向水面,掩藏划桨兵士,因在船身面常批以牛皮等防护物,故称“蒙冲”;此处又称“蒙冲”为“大船”,据陶元珍《三国食货志》:“舟之舱容五百斛者即为大舟。”汉魏一斛为十斗,可证此船容量之大;走舸小于蒙冲,而以速度见快称。“走舸,舷上立女墙,置棹夫多,战卒少,皆造勇力精锐者,往返如飞鸥,乘人之所不及。金鼓旗帜,列之于上,此战船也”。(《资治通鉴》卷六十五,引杜佑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