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品三国(上)》补正
14671000000007

第7章 谁是组织讨董联军的首创者?

“联军成立这事,《三国演义》说是曹操发起的,谓之‘发矫诏诸镇应曹公’,怕是抬举了曹操。曹操当时恐怕还没有那么大的面子。他在拒绝了董卓(同时也是朝廷)的任命,就成了必须捉拿归案的钦犯,既无官衔又无地盘人马也不多,哪来的号召力?发矫诏的事确实有,但那是东郡太守桥瑁干的,与曹操无关。”

——《品三国》第42—43页

韩馥,根本是个没有主张的人。据《三国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英雄纪》,当时各路诸侯大兴义兵的时候,东郡太守桥瑁假借京师三公的名义写信给他,说是“企望义兵,解国忧患”。

——《品三国》第45页

易中天先生正确地点出了关东军讨董的起义发起人不是曹操。但他却说是东郡太守桥瑁,那就有悖于史了。

桥瑁“矫诏”,是“诈作京师三公移书与州郡”。按汉制,应该是天子书信可用“诏”,此处用“诏”,易让人误识是假托天子旨意。所以正确地说此非矫诏,他只是假托京师三公的名义写信,并非天子也。

而桥瑁更非关东讨董的首创者。

首创者应是广陵太守张超的功曹臧洪。

《三国志·魏书·臧洪传》是全书文字较多的一篇。它记述了臧洪通过陈留太守张邈、广陵太守张超哥儿俩,联合与他亲善的兖州刺史刘岱、豫州刺史孔佃,以及东郡太守桥瑁,同会于酸枣,“乃设坛场,方共盟誓言,诸州郡更相让,莫敢当,咸共推洪。”(本传)这是关东军初期组合,尔后始又扩充力量,增加了袁绍、袁术、王匡等州郡官吏。

所谓桥瑁矫诏,那是出自新任渤海太守袁绍所指使,要他用司徒杨彪、太尉黄琬和司空荀爽的名义,打造一篇讨董檄文,声讨“弑君”。

它当然是克隆产品。

一是杨彪等人在京师,在董卓控制的朝廷里,哪能商量写出?

二是此三个老官僚,虽然对董卓愤懑,可更爱惜自己的生命和财产,哪能敢带头吃蟹,公开声讨董卓?何况要外兵。

可是韩馥这条笨驴却相信了。

其实在桥瑁矫诏,或者在矫诏之前,臧洪和张氏兄弟早已组织会盟,就此桥瑁赶来参加。他只是首批会盟成员,而非首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