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成功文库-青少年成功必须经历
14671400000014

第14章 第14种体验 了解一种动物或植物

阳光小语

面对如此精彩的一个大自然,天生就有一种亲和力的青少年们是否有机会对其中的一种动物或植物进行过深入细致的了解呢?动物和植物都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有理由用心了解它们,保护它们,与它们和睦相处。

在浩瀚无边的宇宙中,有着无数颗璀璨的星球。但是,迄今为止,我们所发现的真正充满生机、充满活力的只有一个淡蓝色的星体,它就是美丽神奇的地球。在这个美丽的星体上,有动植物赖以生存的水、阳光和空气。地球上不仅生活着我们人类,还生活着一些可爱的动物、植物,这些动物、植物让我们共同的世界变得五彩缤纷、生机盎然。

毋庸置疑,动物和植物都是我们人类的朋友。一位教育专家曾这样说:“动物和植物是人类的好邻居,是青少年的好朋友。”这段话,十分准确又十分贴切地说出了动物、植物和人类的关系,特别是和青少年朋友的关系。

有关研究表明,喜欢与宠物一起玩耍或养过小动物的青少年,会与小动物建立一种信赖关系,他们懂得友善感情的表达、爱的付出以及被爱的需要,这些因素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进而有助于人的自尊心与人格的建立。

我们青少年要和动物交朋友,这不仅能使我们开阔视野,丰富知识,还能培养我们和动物之间的美好感情,唤起我们对动物的关注和爱心,树立我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及积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识。

动物生存的空间很广,有的生存于大地,有的生存在海洋;有的小如昆虫,有的大如巨鲸。它们都是和我们人类共存的,而且都具有本能的生存灵性。有人曾说,动物本能的生存灵性,对我们人类具有很好的启迪作用。

有这样一个谜面:“熟人来了尾巴摇,生人来了汪汪叫。最爱坐在大门口,嘴里啃根大骨头。”其实,我们很容易就能猜出谜底来:狗。当我们看到“狗”这个字或想到“狗”这种动物的时候,会想到什么呢?狗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动物之一,牧羊犬、猎犬、警犬、导盲犬,甚至宠物犬等都为人们做了很多事情,是人类不折不扣的忠实朋友。

还有“飞起像只鸟,蹲坐像只猫,眼亮嗅觉好,夜间捉田鼠”的猫头鹰,头大而圆,两眼炯炯有神,是捕鼠能手,它们吃的食物中有95%是野鼠。一只猫头鹰一个夏天能为人们保护1000公斤粮食,相当于3口人一年的口粮。

动物和我们共同生活在一个地球上,有的经过训练,可以为我们表演,给我们带来快乐;有的可以帮助我们干活;还有的可以供我们观赏,同时也在为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加美好做着贡献。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没有了动物,我们的生活会不堪设想。我们每一位青少年都要以友好的态度爱护它们,善待它们,和它们一起和平、友好、快乐地生活,让我们共同赖以生存的世界更加美好。

植物是我们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是发展国民经济的物质资源。在人类生活中,衣、食、住、行等各方面都离不开植物;农业、林业生产中的所有栽培对象,如粮食作物、油料作物、果品、蔬菜、观赏植物、药用植物、牧草等均属植物资源;各种家畜、家禽、鱼类等的养殖,也需要植物作为饲料来源。

植物是自然界的“第一生产力”。绿色植物为生命活动提供了能源。存在于地下的煤炭、石油、天然气主要由远古的绿色植物经地质矿化而形成,也都是人类生活上的重要能源物资。

另外,植物对环境有很好的保护作用。植物具有净化大气、水体、土壤以及改善环境方面的作用。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补充大气中的氧气,可以有效控制大气中氧气与二氧化碳含量的比值;植物还能降低和吸附粉尘,降低风速,调节气候,减弱噪音;植物还具有保持水土的作用,从而改善人类的生活和生产环境。

由此看来,植物也是我们的朋友,我们要与周围的一花一叶、一草一木和睦相处,共生共存,让它们更好地发挥各自的作用,为我们的生活添加亮丽的色彩。

动物和植物都是我们的朋友。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应该用心了解一种动物或植物,真正走进它们的世界,仔细认识它们的独特之处。

比如,我们可以想一下,自己是否了解一种植物的象征意义呢?可能我们有的青少年会说“知道”,知道“玫瑰代表爱情”,但其他植物的象征意义呢?《荀子》中有“松柏经隆冬而不凋,蒙霜雪而不变,可谓其‘贞’矣”的说法,在传统文化中,松柏以其苍劲耐寒的特质象征着坚贞不渝。

如果我们青少年对某种植物有过深入的了解,就能够领悟传统文化为它赋予的代表意义。我们可以通过植物的某些特征、姿态、色彩给人的不同感受而产生比拟联想,以表达某种思想感情或某一意境。

有时候,这种用心的了解会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甚至有人就从了解动植物开始,走上了一生的科学成功之路。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用心了解一种动物或植物呢?

首先,学会用心观察。

观察是通过眼睛看、耳朵听、鼻子闻、嘴巴尝、手触摸等去有目的地认识周围事物的心理过程,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知觉。

英国伟大的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说:“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警,只是在觉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众人之上。”达尔文从小热衷于观察动植物,他一度被人称作“喜欢观察动植物的‘傻子’”。他曾注意过花的不同颜色,并试图用不同颜色的水去浇灌花以开出不同的花朵;他曾到南美观察那儿动植物的生长习惯,经过数年的积累和坚持20年记观察日记,终于完成了《物种起源》。

其次,到动物园、植物园实地考察。

针对我们想了解动物或植物,我们可以选择到动物园或植物园进行实地考察。动物园、植物园都对园内存有的每一种动物和植物做了详尽的介绍,而且我们还能与它们近距离地接触,这些都对我们的了解工作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最后,查阅相关资料,调查询问。

查阅相关资料时,我们可以上互联网络,去图书馆、新华书店等。通过这样的查阅过程,我们可以很好地掌握有关动物、植物方面的知识,比如,动物、植物的分类,某类动物或植物的特点、生活习性以及有关动物仿生学等方面的知识。通过这样的活动,我们可以培养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在调查询问以及合作中,培养我们与人交流、交往的能力,锻炼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掌握调查、询问实验等简单的研究方法。在此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形成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外,我们青少年一定要认真上好学校组织的类似“与动物交朋友”、“观察一种植物”等的实践活动,这对于我们青少年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当前世界上现存的物种约有1500多万,人们有所了解的仅仅不过180多万种而已。事实上,绝大多数生物物种至今还没有为科学家所认识,许多物种甚至在被人类发现之前就已经灭绝了。但是,这并没有引起人类的足够重视。联合国一位官员说:“如果有人放火烧了巴黎卢浮宫、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北京故宫、埃及金字塔,全世界都会为之震惊,然而,原始森林被烧为灰烬,对地球造成的损失一点也不亚于此,可是却没引起人类的重视,更可悲的是这种事每天都在发生着。”我国约有400种野生动物处于濒临灭绝的状态。已灭绝或在我国境内绝迹的动物有:犀牛、野马、新疆虎、白臀叶猴、麋鹿等,种群稀少的有:大熊猫、金丝猴、台湾云豹、东北虎、雪豹、长臂猿、海南坡鹿、野骆驼、懒猴等。

2002年11月的《科学》杂志刊登的项研究结果表明,如果把热带植物包括在内,全球濒临灭种植物的比例达47%,远远高于人们所想象的比例。美国密苏里植物学会的彼得·约金森和其他科学家研究了189个国家和地区的数据,得出结论说,有31万~42万的植物种类濒临灭绝,这个数字约占这些国家和地区植物种类的22%~47%。

第15 种体验

用智慧成功说服别人

阳光小语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常常遇到这样一种情景:当我们在与别人就某个问题因为意见不一致而争论时,尽管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但就是无论如何也不能说服对方,甚至有时还会被对方反驳得哑口无言;当我们周围的人想做一件他自认为正确而实际不正确的事情时,我们可能想去说服他们,但却不知道应该怎样做才恰当。我们该怎么办呢?其实,不能说服别人的原因就是自己的说服能力存在不足,所以,我们要学会的应该是善于用智慧来说服别人。

说服别人需要智慧,说服别人也有一定的规律,说服别人还是一门交谈与对话的艺术。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需要说服别人的事情时常会遇到,甚至有很多人天天都在从事说服别人的工作:律师、推销员、宣传员、外交官甚至教师、医师等人,他们很多时候都以不断说服别人为己任。

在现实生活中,需要我们青少年说服的对象很多,比如,我们的父母、老师、朋友、同学、未来的上司、同事……有时候,在我们意外陷入困境时,我们更应该用智慧说服让我们陷入困境的人们,以免发生我们不愿意看到的严重后果。

但是,说服别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是需要充分的智慧。有这样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一天,一个行人走在路上,风和太阳打赌。风说:“我可以吹掉一个人的大衣。”太阳同意打这个赌。于是,风使劲地刮,而那个行人却更用力地把大衣裹在自己身上。尽管风刮得越来越猛烈,但行人只会把大衣裹得更紧。最后,风不得不放弃了。太阳说:“我知道应该怎样做。”于是,太阳开始将温暖的阳光洒在行人身上。几分钟后,行人慢慢松开了大衣。接着,太阳更温暖地照耀着这个人。最后,行人将大衣完全脱掉。凭着自己的温暖,太阳很快做到了风竭尽全力也没有做到的事情。

这虽然是一个寓言故事,但我们却可以从中得到很多启示:说服他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为他人着想,帮助他们实现他们想达到的合理的愿望,所以,说服别人需要智慧。当太阳和行人的想法一致,都认为应该脱掉大衣的时候,就等于把行人说服了。可以说,说服他人靠的是一种赞同,而不是像风一样的征服企图,更不是口若悬河和控制操纵。

一个牧羊人和一个猎人是邻居。猎人家凶猛的猎狗经常跳过栅栏,袭击牧羊人的羊群。牧羊人多次请猎人把猎狗关起来,但猎人只是口头上答应,而没有实际行动。很快,狗又咬伤了几只小羊。

牧羊人忍无可忍了,他找到镇上的法官评理。明理的法官听了他的控诉说:“我可以处罚那个猎人,也可以发布法令让他把狗锁起来。但这样你就多了一个敌人,而失去一个朋友。你是愿意与敌人作邻居还是与朋友为邻居呢?”“当然愿与朋友为邻啊!”牧羊人肯定地说。于是,法官给牧羊人出了一个主意,并保证牧羊人的羊群不会再受到骚扰,他还会与猎人成为友好的邻居。

牧羊人很兴奋,一到家,他就按法官说的,挑选了3只最可爱的小羊羔,送给猎人的3个孩子。看到小羊是如此的温顺可爱,孩子们如获至宝,每天都在院子里和小羊羔玩耍嬉戏。猎人怕猎狗会伤害孩子们的小羊,就做了个大铁笼,把猎狗锁了起来。从此,牧羊人的羊群再也没有受到骚扰。猎人为了答谢牧羊人的好意,开始送各种野味给他,牧羊人也不时用羊肉和奶酪回赠猎人。两人渐渐地成了很好的朋友。

所以说,要说服一个人,需要智慧,这种智慧会帮你找到最好的说服人的办法:要为他人着想,让他人能从你的努力中获得益处。

有这样一位老师,他所教的班级中,有个特长班。但特长班的学生中有的除了钟情于自己的偏好以外,对其他各门学科学习的积极性并不高,上课经常打瞌睡。面对这样一种情况,他是怎样说服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的呢?他这样说:“一次上课,我给学生讲了一则寓言故事:一天,一个人在海边散步,忽然听到一个声音:捡一些贝壳和石头放在你的口袋里吧。他下意识地捡了些。回到家里一看,那些石头和贝壳全都变成了闪闪发光的金子。于是,他感到又高兴又后悔:高兴的是他毕竟捡到了一些,后悔的是他没有捡更多。学习何尝不是如此呢?如果我们能利用在校时的优越条件多学一些东西,何愁将来不能立足于社会呢?‘艺多不压身’啊!”从此以后,学生的上课情况大有好转。

那么,这位老师的说服能力是从哪里来的呢?其实,说服本身就是以求得对方的理解和行动为目的的谈话活动,说服是一种过程。说服的最大特征,就在于引起对方的关注。如果把单方面的想法强加在他人的头上,说服一般不可能获得成功。而这位老师正是很好地把握了这一点,引起了学生的关注和重视,学生理解后,化为一种行动的力量,从而让老师达到了说服的目的。

说服他人要讲艺术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希望把自己的观点、想法和思路准确地传达给别人,并且需要对方接受我们的意见或建议,然后付诸实施,这个过程就是说服。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借助一定的方法来化解别人的不同见解和意见,达成共识。只有产生共识,我们与他人的关系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

那么,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做才能有效地说服别人呢?

首先,应该学会换位思考。

如果我们能够站在他人的立场上分析问题,就能给他人一种设身处地为他着想的感觉,这种做法常常具有极强的说服力。要做到这一点,换位思考、知己知彼很重要,只有做到先知彼,而后方能从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

其次,重视对方的感受。

在我们力争说服他人时,应当以事论事,将心比心。由于我们重视对方的心理感受,对方也会相对体谅我们的立场与好意,引发情感上的共鸣,进而会做出积极、正确的回应,双方自然而然地为接受道理扫清了障碍,铺平了道路,有助于我们的说服工作。

再次,做到心中自信。

美国成功学家拿破仑·希尔说:“信心的力量是惊人的,相信自己,那么,一切困难都将不再是困难。因为自信心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是促使人向上奋进的内部动力,是一个人取得成功而必备的、重要的心理素质。”在说服别人这一点上,也同样需要自信。有自信的人,往往很容易说服别人。

美国一位著名的推销员,他的名字叫乔治·赫伯特。之所以著名,是因为他自信。他曾成功地说服小布什总统买了他的一把斧子。乔治·赫伯特也因此获得了布鲁金斯学会颁发的刻有“最伟大推销员”的金靴子。这是自1975年以来,该学会的一名学员成功地把一台微型录音机卖给当时的总统尼克松后,又一名学员登上如此高的位置。

第四,做到有理有据。

很多时候,说服别人还需要做到有理有据,从而为说服增加成功的砝码。我们应该知道,在条件合适的情况下,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使用具体的例子,甚至还可以提供可靠的书面资料,会使说服变得比较轻松,比一味空谈道理更容易令人信服。另外,我们也可以运用其自身或熟人的经验教训,再加上感情色彩浓厚的语言,去进行绘声绘色地劝说,容易让人感到亲切可信。所以,在说服中尽可能地运用数据、事例绝对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第五,善于询问并倾听。

在说服别人时,要注意善于询问与倾听,在对方行为退缩、默不做声或欲言又止的时候,可采用询问的方式,让对方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了解对方的立场以及对方的需求、愿望、意见与感受,并且运用积极倾听的方式,来引导对方发表意见,进而对自己产生好感。如果希望成功地说服别人,善于询问以及积极倾听他人的意见与感受是非常必要和有效的方法。

美国著名成功学家、人际沟通大师卡耐基曾经总结出一套“魔术公式”。1930年,卡耐基组织专家、教授、学者在长时间的研究和讨论后,一个符合心理学法则又能引导人们行动的说话结构终于诞生了,即“魔术公式”:第一步,用你的实例的细节,生动地说明你想传达的意念;第二步,用详细清晰的语言,说出你的重点,以及对对方的期望;第三步,说出让对方这么做的好处。

其实,卡耐基的“魔术公式”也好,前面的几种方法也罢,都应该是我们青少年朋友掌握的说服别人的“魔法”,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善于综合运用上述的方式方法,学会说服别人。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喜欢被强迫做事,也没有人喜欢被动接受他人的意见。每个人都希望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依照自己的想法做决定。所以,如果我们想说服别人接受我们的意见、想法,我们就应该试着提出一个建议,然后引导对方向这个方向思考,直到他最后“自主地”做出决定。这样,对方就会觉得结论或决定都是自己做出的,当然会比较愿意接受。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智慧。

可以试想,如果我们把自己的意见强行塞入别人的大脑里,肯定是一种有失明智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