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成功文库-青少年成功必须经历
14671400000013

第13章 第13种体验 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帮助他人

阳光小语

青少年朋友,你有没有想过,如果能在一个团结、互助的集体中学习和生活,那将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呢?一定是一件让人非常高兴的事情。当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通过大家的努力来共同克服,收获的花朵因为我们团结互助的举动而开得更加绚丽。而这一切,都是互助的精神带给我们的礼物。做人,就要做一个勇于奉献、懂得付出、崇尚互相帮助的人!

互助,是一种美德,是一个人应有的行为。团结互助的精神是我们传统文化中关于人际关系的重要伦理规范。“以宽厚处世、协和人我”、“兼相爱,交相利”、“协和万邦”等古语古训,都是对友爱互助这一民族精神的精辟阐述。

关于互助的精神,毛泽东这样说:“人是要有帮助的。荷花虽好,也要绿叶扶持。一个篱笆打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互助的精神教会我们要放宽眼界,尽最大努力帮助别人。历史经验已经表明,精诚团结、和衷共济,是民族发展繁荣兴旺的强大动力源泉。也是一个成熟的、健康发展的社会人必备的品质。

互帮互助在人们心中,含有互助友爱这个反映新时代人与人之间友好关系的深刻含意。对此,我们青少年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把对自己的团结互助教育放在和提高智力、获得好的学习成绩同等重要的位置来对待。

大多数青少年朋友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学校老师带领着我们组成“互助”小组,利用星期天、节假目的空闲时间去车站等公共场所扶老携幼,或去街道帮助清扫垃圾,帮助困难的五保户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任务的增多,这种由老师带领大家进行互助活动的机会就会越来越少。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互助的精神就会随之湮灭。互助是一种美德,一个人只要拥有这种美德,就会在生活的时时处处体现出来,那些借口没有时间帮助别人的人,其内心根本就没有深刻理解互助的含义。

实际上,仅仅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一个人是否拥有互帮互助的美德就能体现无遗。比如,当一个同学遇到了一道难题,我们都应该主动地去帮助他,“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我们把难题给不懂的同学讲明白的同时,自己也会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对于自己无疑是一次提高的机会。如果解答不了别人的疑问,正好可以找到自己知识上的漏洞,才能使我们的知识体系更加完善。

不要觉得帮助别人是在浪费时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自己的优点也许正是别人的缺点,同样,谁都不能保证自己是个没有缺点的人,当我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他人的慷慨也会一如既往地温暖我们的心灵。这样更能使我们的心灵得到一次陶冶,让自己的成长道路洋溢出更多的喜悦。

古代有一些人就是互助精神的实践者,他们主动地关心别人,尤其是当他人有困难时,会尽可能地解囊相助,而且不仅仅给予物质上的帮助,精神上也加以慰藉。人与人之间这种急难相助,互送温暖的温情,真像田园诗般美好。人们间的互助互救,当然是美好品德的表现,确实值得大加赞扬。

这不仅让我们深受感动,还会让我们深思,古人能做到的,我们是否也能做到?其实,我们当代青少年所享受的,无论从生活环境还是物质水平来说,都远远优于古人。所以,就更加有理由去做一个乐于助人的人,让别人感受到来自我们的温暖和热情。

现在的青少年大都是独生子女,集家庭中几代人的宠爱于一身,难免会形成事事以自己为中心的坏毛病,并且由此滋生的其他缺点也很多,包括不善于与他人团结互助,大都任性和自私,情感冷漠,对别人缺乏理解、关心和体谅。但是,互助的美德是可以培养的。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反映到社会生活中,就是提倡一种仁爱之心、友善之心,把扶助他人作为日常生活的自觉行动。

人生是互助依存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人生的意义,并不在于狭隘的个人健全发展,应该以谋全体大众的大幸福为要旨。因为,社会包括了每一个个体的自我,要是我们只顾自己的幸福、发展,置别人的发展于不顾,结果也不会得到自己的幸福。青少年朋友,我们必须要在为全体社会谋大幸福中去求个人的幸福,这样的幸福,才是真实的幸福。这叫做“利他则成自利”。

所以,青少年朋友要在生活的一点一滴中养成助人为乐的美德,我们也许就会发现,共同进步的微笑正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相信经过我们这一代人的共同努力,互助的美德之花必然会从我们的心底绽放。

做人,要有奉献精神

一位智者曾经说过,互助是人类的一种美德。但是不要忘记,帮助别人不是嘴上说说就行的,这要求一个大集体中的每一名成员都要从自身做起。学会互助就应该讲求奉献,一个人不能处处要求别人付出,要求别人给予。在帮助他人的同时,自己的人生价值也会得到更好的实现……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奉献精神的民族。“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一千古流传的名句,是奉献精神的生动写照,激励我们要注意培养自己的奉献精神。因为,一个人如果具备了奉献的精神,他就会在一种自然而努力的状态下做事,这种状态恰恰是积极心态的表现。

西方一位曾被派往非洲的医生及传教士阿尔伯特·施惠泽说:“人生的目的是服务别人,是表现出助人的激情与意愿。”他意识到,一个积极心态者所能做的最大贡献就是给予别人。

在1998年那场特大洪灾中,最可爱的解放军战士冲在抗洪抢险的第一线,带领群众用血肉之躯筑成了钢铁大堤。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冲在最前面、站在最险处的,是我们的医务工作者,他们是抗击非典的中流砥柱。他们都是我们青少年学习的榜样,敢于在关键时刻、生死关头站出来,为了大多数人的利益,甚至愿意牺牲自己的生命……这是一种崇高的奉献精神。

奉献是一种真诚、自愿的付出行为,是一种纯洁高尚的精神境界。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上,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他人为我们的奉献:感受到老师的奉献,为了能够培育我们成才,兢兢业业地工作,时刻把学生放在心上;看到人民警察的奉献,他们总是出现在最危险的地方,保卫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奉献精神是永恒的,没有奉献,就没有人类社会的今天,也没有我们的幸福生活。奉献既是一种高尚的情操,也是一种平凡的精神,既表现在国家和人民需要的关键时刻,也渗透在人们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之中。

中央电视台法制栏目报道了这样一件事:一位中年男子把自己挣来的所有的钱都拿出来资助了贫困学生,3年来,他已经捐助了10万余元。要知道,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工薪阶层的职工,他们全家就住在每月150元租金的房子里,除了基本的生活费,他们全家几年来没有添置过一件家具、一件衣服。促使这位中年男子这样无私奉献的初衷是因为他的儿子。

3年前,他的儿子上高中,学习非常优秀,也特别具有奉献精神,孩子每月都把自己的生活费分给另外一位贫穷的孩子,这样的生活一过就是3年。后来,孩子得了白血病,医治无效去世。孩子临终嘱咐他的父亲,一定要救助那些贫困而又品学兼优的大学生和高中学生,父亲含泪答应了。孩子去世后,父亲理解了儿子的义举,他决心要实现儿子的遗愿。于是,他开始救助贫困学生。后来,在采访这位父亲时,他说:“之所以这么做,一开始是为了孩子的遗愿,后来,我慢慢发现这是我应该做的,这是我生活的一种动力,我应该积极地去为那些贫困学生而努力工作,这些才是最有价值的!”

这位男子无疑是具有奉献精神的,正是这种奉献精神促使他积极地为那些贫困学生筹集学费。

所以,当我们具有这种奉献精神时,就会积极努力地帮助别人,就会把给予别人当成一种生活方式。这样,就会把自己的心态摆正,成为一个乐于助人的人,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这种心态都会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拿破仑·希尔曾讲过一个关于一位名叫沙都·逊达·辛格的人的故事。有一天,辛格和一个旅伴穿越喜马拉雅山脉的某个山口时,他们看到雪地上躺着一个人。辛格想停下来帮助那个人,但他的旅伴说:“你想让这个累赘送掉我们的生命吗?”但辛格实在难以想象,丢下这个人,让他死在冰天雪地之中是怎样一副场景。最终,辛格的旅伴跟他告别了,辛格把那个躺在雪地里的人抱起来,放在自己的背上。他使尽全身力气背着这个人往前走。由于负重,辛格走得浑身大汗淋漓。渐渐地,辛格的体温让背上冻僵的身躯温暖起来,他活过来了。过了不久,两个人开始并肩前进。当他们赶上那个旅伴时,却发现他或许由于无聊而坐在路边休息,已经被冻死了。

辛格心甘情愿地把自己的一切,甚至把生死置之度外,无私地帮助了另外一个人,是因为他具有奉献精神,这种精神使他有一种强大的前进动力,从而让他产生了积极的心态。最终,他保住了生命。而他那无情的旅伴只顾自己,不会奉献,当然也就不会获得积极的心态,最后只能是丢了性命。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做一个乐于助人的人,要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从无私奉献做起。只有发自内心地倡导奉献精神,才能弘扬美德,使人充实,使人高尚。

另外,我们还要明白,大家生活在同一片阳光下,互助的行为和精神会直接影响到我们生活的这个环境,进而又影响到我们自己。集体是个人赖以生活的基地,而自己是构成集体的一份子。我们帮助了集体中的个人也就相当于帮助了我们自己。我们每个人的进步与和谐,都能够促进整个集体的进步与发展。而良善与进步的集体,同样可以促成个人的进步与和谐。所以,只要我们友善地对别人传递了爱与关怀,整个世界就会被我们互助的精神感动。

除了家人,我们在生活中接触最多的人是自己的同学和老师,我们可以以自己所在班为一个集体,选择几个好朋友组成学习小组,大家一起互相促进、互相帮助、互相鼓励,必然会营造出一个好的学习氛围,既能提高学习效率,也方便了大家交流学习方法。

如果我们是班干部,也可以发挥自己的作用,定期组织全班同学进行学习经验的交流。学习需要经常对自己的知识网络进行梳理,及时解决不懂的问题。这时,互帮互助便显示出了巨大的作用。同学之间对问题的讨论,往往会收到很好的效果,甚至还会得到额外的收获。

通过这种交流的方式来找出存在的差距,巩固优势,并以此为契机,达到互帮互助、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的目的。我们应该广泛开展互助活动,在学习以外的领域,也可以互帮互动,寻求更大的进步。

今天,我们的社会提倡“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就体现了这个道理。请记住: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帮助是每一位青少年走向成功的关键。我们青少年首先要从自己做起,自己拥有宽广的胸怀才会带动起别人的行动。只有自己做到肯助人、乐助人、广助人,才能使他人肯助我、乐助我、多助我,从而才能换来成长路上的“多级动力”。

青少年朋友,一切要从自己做起。我们从现在开始,就要有助人意识、助人习惯、助人行动。应该每天给自己布置作业:今天,我帮助别人了吗?今天,我的所作所为是否让别人感觉到了温暖?今天,我给别人带去快乐了吗?

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人为什么能称之为“好汉”,就在于他曾经帮助过别人,当他需要帮助的时候,别人也会义无反顾地伸出自己的援手。青少年朋友,我们要明白,一个独立的人,力量总是有限的,而相互的帮助,可以弥补自身力量的不足。也只有通过互相帮助,我们才可能正确应对各种复杂的局面。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的人,是一个自私的人,他生活的环境就是闭塞的;而善于奉献自己的力量帮助他人的人,是个有爱心、有智慧的人,他生活的环境就是充满欢乐的。我们相信,一个充满智慧的青少年一定不会选择做一个自私、狭隘的人,一定会选择过一种互助友爱的生活,因为这样才能彰显自己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