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镇海楹联
14673100000016

第16章 故居民宅

别业鸥槃园

清·薛玉衡

百花开遍三春径;

万卷深藏十亩宫。

——摘自《薛氏宗谱·卷二》

“注”鸥槃园位于镇海城关西北,薛玉衡告归后,筑圃凿池于此,名以鸥槃。

庄市叶氏义庄

清·吴大徵

晏子交游,情深义重;

陶公术业,近悦远来。

——摘自《宁波楹联集》

“注”叶氏义庄位于镇海区庄市街道叶家自然村,清同治十年(1871)由叶澄衷筹资创办。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更名为叶氏中兴学堂。民国五年(1916)改为私立中兴学校。1949年改制停办,义庄改用粮库。1987年海外校友为纪念母校筹资重修,并扩为中兴中学。

忠孝堂

学庭鼎新容驷马;

华夏钟秀育人龙。

邵逸夫旧居堂联

当代·任政

寰球饮誉;

乡里蒙光。

当代·张学理撰姜东舒书

雄略宏图,先生信是经营手;

新声彩象,万里常传桑梓情。

当代·山东大学

夫子文章,古今共仰;

逸士洁行,中西同钦。

山明水秀,八节四时不老,大德获无量寿;

风和日丽,千年万古长春,此公有当世名。

“注”邵逸夫旧居位于镇海区庄市街道勤勇村邵家。坐西朝东,建筑面积200平方米,为中西合璧的砖木结构两层楼。

包氏故居履安堂

当代·阮维肇

凤翔燕舞,慈范懿德,人杰地灵,居安纳福;

虎踞龙盘,称雄世界,光前裕后,道履绥和。

“注”包氏故居位于镇海区庄市街道钟包自然村后新屋。五间两弄砖木结构两层瓦房。现辟为包玉刚纪念馆。

贵驷贝珊泉将军第桂花厅

清·左宗棠

何可一日无此轩;

万事退作一步厢。

——摘自《镇海教育》2007年第3、4期

“注”左宗棠于同治十二年(1873)桂月题撰此联于桂花厅。

贵驷爱登村石柱

此地乃为吉兆;

口碑即是佳铭。

流长自觉幽源远;

人杰应由福地灵。

“注”爱登村又名爱登老余家。

郑氏十七房厅堂

由慈来镇,数十里烟火相连,从此家声聿振;

溯宋迄清,百余年绵恨不断,自兹俎豆常新。

无论青史留名,但农工商贾耻作游民,亦云毋忝厥祖;

纵使黄泉不面,苟乡党州闾指为败类,未许轻入此堂。

——摘自《走进郑氏十七房》

兴房

当代·陆爱国书

淳风传百世,望重东海;

义物溯千秋,声喧左江。

当代·朱孟仪撰鲍宗献书

十二时中,两度潮涌镇海;

三千里外,一脉水连蛟川。

“注”兴房建于清道光、咸丰年间,建筑面积2380平方米。早期主人郑勋为晚清宁波钱业巨子,清廷授官正二品资政大夫。胞弟郑熙为“老凤祥银楼”创始人。

后堂楼

当代·徐崇禧

百余年栉风沐雨,片砖片瓦皆遗明清韵;

十数代走南闯北,一地一姓遂成甬商源。

“注”后堂楼建于清嘉庆年间,主人郑谦。嘉庆二十二年(1817)进士,因此该楼又称“进士第”。

鼎丰房堂联

克宽克仁,皇建其有极;

惟精惟一,道积于厥躬。

“注”鼎丰房建于清道光、咸丰年间,四合院民居。房主郑景丰,于1852年在甬创办民间邮局“全盛源记信局”,后发展为“全盛信局”,业务发展到全国和海外,影响深远。

郑荇芷先生旧居中堂联

近代·郑荇芷

经寒橘有灵均颂;

出污莲传茂叔文。

——摘自《荇芷遗韵》

五星村太史第厅堂

清末·王荣商书

雨入花蕊,自知甘苦;

水临器内,各现方圆。

“注”太史第厅堂位于高塘五星村(今属北仑区新碶街道)。建于清光绪十六年(1890),是名宦王荣商宅第,自命“容轩”。正门门楣砖雕“太史第”已废。为区级文物保护点。该联引用金圣叹自撰联书就。

新碶隆顺村邬家院落

清·佚名

傍山傍水小筑;

半耕半读人家。

——摘自《宁波楹联集》

柴桥紫石伴云居

清·曹菊泉撰并书

座将狮子岭;

门对凤凰山。

“注”紫石伴云居位于柴桥岭下村(今属北仑区),现建为养老院。

柴桥马家弄11号曹莘畊故居

清·刘庸撰并书

红药翻阶春练句;

春藜映案狂摊书。

“注”曹莘畊(1889—1956),柴桥四合村(今属北仑区)魁斗桥人,在上海工商界享有盛誉。上海沦陷后,参加中国民主建国会。抗战胜利后出资重建柴桥小学。新中国成立初,募资建设昭明电厂,修建芦渎小学,并捐资兴办柴桥中学。曾任上海市政协委员、工商联委员,杨浦区、南市区人大代表。

三山村凤山俞信茂家厅堂

清·俞宝定

连云翠黛王维画;

绕户青花谢眺诗。

三山村下宅甲25号大门

民国·柯昭君

户绕豹水,家声丕远;

门迎铁炉,世泽弥长。

三山村下宅甲119号后楼屋大门

民国·柯昭君

岙岭迎门秀;

铁炉镇宅长。

“注”三山村今属北仑区春晓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