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执悟2
14673400000009

第9章 《大败局》——关于中国企业失败的MBA式教案

《大败局》两册是财经作家吴晓波的力作,此人是我在《执悟》中分享叶檀的著作《拿什么拯救中国经济》时提到的“蓝狮子”财经图书出版人。此人1968年出生,复旦大学新闻系毕业,《激荡三十年》即是他的力作。《大败局》成于2001年,《大败局II》成于2007年。

《大败局》之所以被评为“影响中国商业界的20本书”,是由它所涉及的教案决定的。约三年前,我购得此书,连同前后购买的当时反映金融危机的不下二十本图书,一口气读完。这两三年中,我又看了两遍,几次提笔想写点什么,终因心情沉重而放弃。近来有两则新闻触动我又一次翻开此书……

2013年4月,新闻报道:李经纬因病戴罪去世,李宁履行长子职责,协同一干名人为他送行。这个李经纬何许人也,即大名远扬的健力宝企业创始人,体操王子李宁的恩人,说他戴罪,是因为他去世时,仍在服刑期内,这令我唏嘘不已,令众多企业家唏嘘不已!

2013年3月,新闻报道:中国最大也是最早的一家光伏企业宣布破产倒闭,企业在江苏锡常一带,令我猛然想起,当年有一家知名企业——铁本,在江苏常州,此创业者戴国芳,最后也身陷囹圄,感叹终身。但在2006年前后,和铁本企业性质相同的宁波建龙钢厂,最终获得圆满复生。两者的最大不同点,就看当地政府的态度如何,出不出手相救。在中国,只要政府出面,很少有办不成的事。

回过头来,再来看看令大家耳熟能详的被《大败局》作为经典教案的19家著名企业:秦池,没有永远的标王;巨人,“请人民作证”;爱多,青春期的错觉;玫瑰园,在没有路标的花园里;飞龙,被诗意宠坏;瀛海威,在大雾里领跑;三株,“帝国”为何如此脆弱;太阳神,逝水难追;南德,一个“堂吉诃德”的中国版本;亚细亚,激情燃尽“野太阳”;健力宝,“东方魔水”是如何变味的;科龙,一条被刻意错杀的龙;德隆,金融恐龙的宿命;中科创业,那个庄家狂舞的年代;华晨,“拯救者”的出局;顺驰,一匹被速度击垮的黑马;铁本,钢铁之死;三九,中药的“最后一次失败”;托普,十年一觉TOP梦。

这19家企业,当时可了不得,全国知名。要不以“大”知名,如秦池、三株、健力宝;要不以“奇”知名,如南德、玫瑰园;要不以“快”知名,如顺驰、铁本;要不以“新”知名,如中科、托普;要不以“杂”知名,如德隆、科龙……真像京剧脸谱,黑脸、花脸、青衣、小旦,各行各业,样样齐全。其中,唯有一人,乃“巨人”,史玉柱,令全国人民敬佩,当年欠下的巨人集团大厦几亿集资款,十年后他靠脑白金翻本,带上巨款去深圳,一一兑现欠款,此人此举,足以令人敬佩,此是后话。

这些知名企业,从起家到消亡,短的几年,长的十几年。这虽然和当时改革开放不久,法制、体制、认知的不完善有关;也和企业家本人的理念、理想、理解有关;更和对财富的追求,疯狂的逐利有关。

20世纪20年代,美国最伟大的广告大师克劳德·霍普金斯说过这样一段话——我所看到过的很多经营危机大都是因为下面这几种原因:做事太过分,在潜在机遇面前不够大胆;看不起保守作风而仓促行事;害怕竞争者可能比自己走得更远或爬得更高,所以自己不惜在一条未曾开辟的小路上贸然领跑。

吴晓波在分析这些企业的兴衰成败时,有这样几种观点非常令后人、吾辈等深思,甚至玩味。

中国企业的共同的“失败基因”

一、普遍缺乏道德感和人文关怀意识。这些企业家的自身素质和品德往往无可挑剔,但他们极度蔑视民众智商,夸大其词,随心所欲,将市场规则玩弄于股掌之间,这种种的蔑视,漠然和淡薄,最终必定会伤害到企业家自身及他们的事业。

二、普遍缺乏对规律和秩序的尊重。企业家的工作是创造性地破坏。许多企业家缺乏对游戏规则的遵守和对竞争对手的尊重,他们天马行空,百无禁忌,最后导致落井下石,墙倒众人推。我记得前两年出版的官场小说《二号首长》有一句名言:只要是人类社会,不管是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不管是什么意识形态,秩序是最重要的,只有遵守秩序,才能有各自的自由。官场如此,商场亦如此,社会更是如此。

三、普遍缺乏系统的职业精神。中国企业家要真正成为这个社会和时代的主流力量,那么,首先必须完成的一项工作,一项比技术升级、管理创新乃至各种超前的经营理念更为关键的工作,就是塑造中国企业家的职业精神和重建中国企业的道德秩序。

说到这里,我记起一桩亲身经历的事情。

1996年秋季,我受人总行委派带队去山东检查国有银行的信贷违规经营问题。我们这一组正好要抽查潍坊市临朐县某国有银行的账务,县领导得知有检查组光临,欣然出面陪同。席间,该官员拿出一加仑桶,悄悄说:“这是正宗的秦池酒,平时,我放在床下,专门用来招待上级,秦池酒厂的酒大都是勾兑的,你们千万别喝,我们是全国贫困县,就靠这家酒厂,今年可以摘掉这顶穷帽子了。”好家伙,听得我们毛骨悚然,先前在家乡宁波,市面大量畅销的秦池酒,又便宜,又低度,大家交口称赞。哪知道是勾兑的!从那以后,我再没碰过秦池酒。

这就是道德、秩序和职业精神的失落。遗憾的是,过去了这么多年,市场上反映出来形形色色的各行各业的假冒伪劣、坑蒙拐骗产品似乎层出不穷,大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之势,令人扼腕。最近,收到友人送的一本《野蛮生长》,是万通集团的冯仑写的,以他自己的创业史为出发点,以万科王石为榜样,从中也多次提及当年的中国企业家们的生存与死亡,读来也是感慨万千,收益良多。

一个激情年代的终结。失败是后来者的养料。这些“养料”是什么呢?这是值得我们这代人思考的。

吴晓波对“中国式失败”的思考是这样的,“中国式失败”的前提是,存在一个独特的中国式商业环境,在过去的30年里,中国一直处在一个剧烈转型的时代,法制在建设和完善之中,冒险者往往需要穿越现行的某些法规才能成功,这造成很多企业不时地运行于灰色的中间地带,企业家不可避免地遭遇商业之外的众多挑战。

这段话,概括了当时的中国商业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和法制环境,俗话说:环境造就人。很多时代弄潮儿或者说时代英雄,无不烙有环境的印记。我以为那个时代“自由基”太多,财富的创造与积累远远快于法制和人伦道德、社会秩序的建设。深刻揭示了“中国式失败”的实质内容,有助于我们认识过去、认识现在。

“中国式失败”之一:政商博弈的败局。一是产权明晰化过程中的政商破裂。如前述的健力宝、三九等,但联想的柳传志是其中的高手。二是宏观调控中的利益分野。从改革开放后的1981年始,我国每隔3-5年必有一次宏观调控,许多企业如德隆、顺驰、铁本都因对宏观形势判断失误而马失前蹄。三是地方利益竞争格局中的牺牲者。民营企业在政商博弈中的弱势地位与民营企业想在中国经济中趁“国退民进”之潮占有一席地位的矛盾。

“中国式失败”之二:企业原罪的困扰。用这个宗教名词来拷问中国的企业界挺合适。一、企业“原罪”是一个变革时代的必然产物,在变革时期,在法制及社会秩序不健全的时候,企业的“灰色行为”甚至“黑色行为”比比皆是。二、企业“原罪”是制度建设滞后的产物,甚至有时候,“原罪”是政商共谋的结果——一个要“招租”,一个要“寻租”,两下一拍即合。三、企业“原罪”是“监管真空”所纵容出来的产物。企业家为成就事业,往往突破并不牢固的制度防线,其结果往往是“成则英雄败则寇”,缺少对商业逻辑的尊重,缺少对游戏规则的遵守,缺少对商业道德的敬畏。由此,引申出第三点。

“中国式失败”之三:职业精神的缺失。其一,违背了商业的基本逻辑。绝大多数的失败都是忽视了经营管理最基本的原则,失去了对管理本质的把握。其二,企业家内心欲望的膨胀,商业总归是一场有节制的游戏,任何超出能力极限的欲望,都将引发可怕的结果。

生命如此,国家如此,企业当然如此。企业如人,也有生老病死,也有婚丧嫁娶,我们要在苦难中学习成长。掩卷之时,我常常想,假如要我推荐给企业老总们一部教材,《大败局》必将在其中之列。因为,在这些教案中,我们多少能知道中国的市场经济是如何走过来的,多少能知道企业的兴衰成败成因有哪些,多少能知道对我们现在的企业有些什么启迪。

败则不败,苦难兴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