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执悟2
14673400000008

第8章 《快乐竞争力》——赢得优势的7个积极心理学法则

《快乐竞争力》一书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肖恩·埃科尔所著,师冬平翻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社会上有许多类似的书,不得不说,师冬平翻译得很好)。

作家肖恩,不如说是学者肖恩,是美国哈佛大学幸福课程的主要设计者。说到哈佛,大家都耳熟能详,知道那是出经济学人才的地方,其不少毕业生都在华尔街或大财团任职,要不就是教育经济界人才。世界各地的学子,尤其是中国的莘莘学子,以能就读哈佛为荣。但鲜有人知道,近十年来,以肖恩、泰勒、丹尼尔等一帮心理学家开设的幸福课,或者叫作“积极心理学”,居然成为哈佛大学排名第一的课程。这真是一件不得不叫人奇怪与深思的事情。

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走进中国才短短的五六年时间,且不为大众所知。肖恩是第一位走进全球500强企业的积极心理学导师。在中国受惠的也不过几十人。但我认为,积极心理学是以研究人的幸福感为导向,尤其在现今经济愈来愈发展,人们愈来愈忙碌,心态愈来愈浮躁,理想愈来愈多样的状态下,中国的任何企业,企业的管理者与从业者,学习积极心理学,了解积极心理学,运用并改观自己的工作与生活,必将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快乐竞争力》的核心:快乐在先,成功在后。我们传统的准则:如果努力,你就会成功,一旦成功,你就会快乐。这种传统的信念解释了生活中通常最能激励我们的事物。问题是通过大量的科学实验与研究,这条准则被打破了。现在,我们知道快乐才是成功的先锋,而不仅仅是结果。因为我们都知道,快乐和乐观实际上能提高绩效,激发成就,让我们获得竞争优势,让我们获得积极工作与生活的动力。这就是快乐竞争力。

快乐竞争力,从积极心理学上向我们展示了三大发现和七个快乐竞争力法则。

第一个发现:传统心理学有两个错误,或称为“盲区”。其一是“平均错误”,凡事只讲平均,掩盖了超平均的积极效应。其二是只关注低于平均水平的现象,致力于将低于平均的“拉”到平均线上。如果仅仅如此,我们都能帮助一个人走出抑郁,却没有帮他快乐起来,我们可以让一名落后的员工好好工作,却无法提高其工作绩效。如果我们仅仅致力于减少不好的方面,那我们只能达到平均水平,并彻底失去超越平均的机会与动力。所以,我们需要研究什么是有用的,而不仅仅研究什么是有病的。这就是“积极心理学”诞生的原因。

第二个发现:快乐竞争力将改变我们的工作理念,重新思考我们的工作方式。有一点常识大家都能理解:在工作、生活、健康、友谊、社交,创造力、专注力、劳动力和活力等等几乎所有方面,快乐都可以带来成功。

所以,快乐竞争力要求我们实事求是地对待现在,同时,又能为了未来、今后,将我们的潜能最大化。快乐竞争力是学习培养激发更大成功和自我实现的心态和行为。它,是一种工作理念!

第三个发现:快乐竞争力是可以通过学习而取得的。有个事实,大家不得不承认,我们不是天生具有现在的思想,未来也不可能固定在今天的模式里,任何东西,尤其是人的思维、认知、习惯与态度都是能培养、训练而成长、成熟、改变的。这些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的改变,又反过来刺激我们大脑的改变。一旦我们认可大脑具有这样的可塑性,我们在智力和个人成长方面的潜能就将变得更有意义。

在我反复阅读这本关于积极心理学的快乐竞争力的七个法则时,我为以往、现在的工作中、生活中的许多方面感到惭愧,我们在工作中、生活中,常常会自觉与不自觉地看到、感受到消极的负面的现象与信息,殊不知,正是这些习惯左右了我们的认知甚至是我们的幸福和快乐。

看看我们能从快乐竞争力的七个法则中学到什么?

法则一——魔力数字2.9013

心理学家对高绩效团队和低绩效团队长达数年的研究发现:对于一个成功的团队来说,积极互动和消极互动的比例至少达到2.9013,这就是著名的洛萨达线(或称为洛萨达临界点)。

打个比方来说,一个消极互动引起的减退效应,必须要用三个积极评价,正向表达才能抵消。再说直白些,团队里如有一个消极惰性的人,往往需要有三个积极的人的工作才能弥补;员工之间一句消极、负面的话语,你将用好几句正面的积极的话语才能抵消。正如老话说的“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损害他人的言行(当然包括苛刻的批评、指责、发火……)将会使你付出用很多的积极的言行去补救的代价。

快乐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权利与特质,它是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除了愉悦以外,还包括深刻的意义感和目的感,它包含着对当下的积极心态和对未来的积极展望。

积极情绪有十种形式:喜悦、感激、宁静、兴趣、希望、自豪、逗趣、激励、敬佩和爱。当我看到“逗趣”一词时,一时有些难解,以为表述成“幽默”会更好。老外应该也常用“幽默”一词,但这儿为何为“逗趣”。反复思量后,我大悟,幽默也代表一个人的美德与健康的心态,但幽默似乎是单向的,不管对方或别人能否理解,我只要幽默了一把,就代表我有积极心态。但逗趣更好,它反映的是互动,逗是互动,趣是美好的言行,并且是善意的。为什么没有把微笑或笑脸放进去呢?我以为上述十种情绪充分地反映了人们对快乐的丰富描绘,而微笑或者笑脸是这些积极情绪的表面反应形式。

说到这儿,也许大家都明白,一个企业里,快乐的员工效率更高。快乐能够改善我们的健康,而健康的员工在工作中更有效率和创造力。所以,企业的管理者应尽可能地为员工创设快乐环境,使其达到快乐工作的状态。

快乐可以对抗压力和焦虑。每个人都有那种体验,在工作重压或生活焦虑的时候,有一点小小的快乐因素,就会使你放松,使你释然,所以说,积极情绪不仅能拓展我们的认识能力,而且能对抗压力和焦虑,并相应增强我们的专注力和发挥最好水平的能力。所以说,快乐是一种工作理念,一种生活理念。

简单地说,快乐情绪的获得可以从以下七种行为中积累。冥想,以求得宁静与满足感;期待,想象未来期待的种种美好愿景;有意行善,行善与感恩能改善心理健康;向你周围的环境注入积极情绪;锻炼,强有力的情绪提升器;消费,与朋友一起体验;练习一项优势,专注于你的特质。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在工作环境中传递快乐,尤其是企业的管理者。他们是塑造企业文化(也可简称为“工作文化”)的核心,是员工的榜样,在企业中接触的人最多(不管你是主动或被动,愿意和不愿意)。因此,我们要善于利用快乐竞争力的优势激励团队,并使员工的潜能最大化。当我们真正能以积极的语气去讲话时,用快乐的心态对待同事、对待工作时,我们的团队的绩效将因此而受益。

我们可以改变我们的工作方式,与同事的互动以及管理团队的方式,为我们的事业和整个组织带来竞争优势。

法则二——潜能的“阿基米德定律”

阿基米德有句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动地球。这句物理学上的名言,包括两个方面,即杠杆长度和支点的位置。而潜能的“阿基米德定律”则包含两样东西:杠杆长度,即我们相信自己拥有的潜能和可能性;支点的位置,即改变心态,获得力量。通过向积极的心态移动支点,潜能杠杆的力量就会增大,我们就拥有了改变未来的可能。

我在长期的工作、生活中也发现,许多怀有积极心态的同事比拥有消极心态的同事工作时间更长、更努力、更快乐、更专注,他们利用与所有人同样多的时间,利用他们的心态,变得更有效率和创造力。当然这当中不乏兴趣、热情、责任,有时甚至是固执。

俗话说:心态决定态度,态度决定结果。但我们应该知道,心态是可以改变的。“成长心态”可以使我们的潜能最大化,因此,相信自己的能力很重要,相信自己能提高这些能力更重要。我在工作生活中,也变化过不下十个岗位,但通过学习与调整心态,通过改变自己和工作的方式,就能很好地改善结果(当然不乏失败的教训)。这也意味着工作取向与心态密切相关,同时也与实际工作表现密切相关。我们假如能把自己的日常工作与个人愿景联系起来,就越有可能把工作看成是一种事业,而不仅仅是工作或职业。

作为一名企业管理者,要经常自问三个问题:我相信员工的智力和能力是可以通过努力提高;我相信我的员工愿意付出努力,并期望在工作中找到意义和成就感;我怎样在工作中将这些信念传递给员工。

法则三——积极的“俄罗斯方块效应”

玩过俄罗斯方块游戏的人都有一种感觉,反复在大脑中扣动同一“扳机”,使大脑形成“认知后像”,会使我们重复某种思维或行为模式,这就称之为“俄罗斯方块效应”(沉溺于打牌或麻将的也会产生类似感觉)。

在我们的工作中、生活中,常常会极度关注,或是陷入需要解决的问题的纠结里,从解决问题来说,这似乎很专注。但那些生活、工作的矛盾与压力,需要无限无底纠正的问题,如果陷入那种模式,如果我们总是寻找和留意消极面,我们就会看到更多的消极面,就愈加会错过更多的积极面——那些能在生活中带给我们更大快乐的东西,这便是消极的俄罗斯方块效应了。

假如,我们的大脑如果总能在不同情境中搜索和关注到积极的方面,此时,就启动了积极的俄罗斯方块效应。因为,多注意和有意识地用大脑去思索积极的东西,本身就会产生快乐、感恩、乐观这三种有益于健康的情绪。

生活中再没有什么东西像感恩那样,对我们的幸福感而言是如此的不可或缺。因为,心存感激的人更有活力,更有智慧,更宽容,更少抑郁、焦虑或者孤独。关键是,我们不可能也不应该完全排除坏的一面,但我们完全可以训练自己拥有理智的、现实的、健康的乐观主义。

坚持七天、一个月、两个月,每天用5分钟、10分钟,回忆一下使你感到愉快的、感激的、感恩的事,哪怕它很小,小到只是一声招呼、一个微笑、一件服饰、一种手势,又或是什么也没有,只有宁静。

法则四——更好的“反事实”

“反事实”法则说的是,每当一件事情发生后,大脑会创造出一种“反事实”来帮助我们评估、分析和理解事情的另一种场景,另一种可能。选择更好的“反事实”,不但能使我们的感觉更好,还会让我们从伴随积极心态而来的动力和表现中收获良多。

中国的语言句式“假如……更……”,“总有第三条路好走”,便是对“反事实”的很好的注解。另一个和“反事实”法则接近的便是“逆境成长”。大家知道,一个人的成长,除了智商以外,更重要的是情商,但除了情商以外,逆商,将决定你是否能面对失败,超越失败。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当我们失败了,或者当生活给我们打击时,我们会因此变得无助,以至于最后只能通过放弃来回应,产生“习惯性无助”。但是,面对失败,有乐观情绪的人把逆境解释为特定的和暂时的,而有悲观情绪的人则把这些事情看作是普遍的和永久的(比如我们企业内部的合规与风险管理、内控与执行力等等)。

如何在逆境中寻找机会,从事件、想法、后果、反驳四个方面依次分析(英语中四个单词分别是ABCD字母带头,所以也叫ABCD法)。我们就会感到,不管是事业上的一些困难,工作中的一些挫折,还是我们个人生活中的一些失望,总有向上的第三条路,我们要做的只是找到它。

法则五——成功的“内控点”

所谓“内控点”法则,是指人们相信自己的行为对结果有直接的影响。而有些人觉得所有的事件是由外部力量决定的,这叫“外控点”。显然,“内控点”比“外控点”积极、主动、正面,更有控制力。

我在以往的工作经历中,也遭遇过几次“情绪绑架”,认为有些事情不尽如我意,没办法,自己控制不了。没有在内控点上,没有在改善决策技能与工作方法上作一些尝试,甚至不愿意沟通、倾诉,自己把自己封闭在一个狭小的圈子里。

问题是,我们如何锻炼和提升自己的内控点。首先,我们必须确立“自我意识”,当我们感到消极、沮丧、苦闷时,要敢于说出来、写出来,这样反而能获得自我意识的提升,重新获得内控点。然后,你必须要善于鉴别,哪些是你能控制的,哪些是你不能控制的,再后,将你的注意力努力集中到你能发挥作用的那一小块区域,一次处理一件小事,一次解决一个小挑战,慢慢地扩大“战果”。因为,设立较小的、更可控的目标能帮我们树立信心,并随时发现并庆祝我们的进步,使我们更专注于手头的任务,使我们更能提升内控点。(业务发展,目标设定则可将年计划分解到季、月、周……)

法则六——每日的“关键20秒”

每日的“关键20秒”,指的是为我们想养成的习惯减少启动能量,为我们想回避的习惯增加启动能量,就能开始积极的变化。

常识不等于日常的行动。我们知道抽烟、酗酒不好,这是常识,但要做到戒烟酒,就很难行动、坚持。我们知道经常锻炼使身体健康、精力旺盛,这也是常识,但要坚持经常锻炼就很难。生活中可以举出许许多多的常识,几乎人人知道,但如果没有行动,常识通常是没有意义的。事实是,积极的、良好的习惯很难保持,不管他们多么富于常识性。

亚里士多德有一句名言:要成为优秀的人,我们不能只有优秀的想法或者优秀的感觉,我们必须优秀地行动才行。

如果我们经常地屈服于“习惯的集合”,那么改变就会变得更加困难。

“关键20秒”实际上是人们需要克服惰性的启动能量,我感觉这有点像物理上的启动电流,或者像推动一个大物体的初始力(用小锤子敲钟)。按照这条法则,如果我们想看书来提高自己,但总是由于这样那样的事情耽搁,那我们就静下心来将这一阶段的书整理好,放在桌上、枕边、沙发上,或者其他一些随手可得的地方。这样为你想养成的习惯减少启动能量,为你想回避的习惯增加启动能量。

将“20秒法则”用于工作。比如频繁的回邮件工作,我们可以给自己设定回邮件的一段时间。“20秒法则”不仅仅是改变做事情需要的时间,对我们必须做出的选择进行限制也能帮我们减少改变的障碍。那些简单的规则,有利于选择,也有利于坚持。

法则七——“社会资本”最重要

我们与他人的关系比世界上一切事物都重要,而这些关系累积起来正是我们的“社会资本”。它不仅会使我们的情感资源、智力和身体能量倍增,还能更快地帮助我们从挫折中奋起,取得更多的成就,感受到更大的目标感。

中国有句谚语: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我们通常评价一个人,常常会说,这个人朋友很多,这个人几乎没有朋友。我们通常犯的错误是,当我们陷入危机或困难重重时,与家人和朋友在一起的时间往往是最先被放弃的。但我们应该知道,正如需要食物和空气一样,我们需要社会关系才能生存和发展。这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些可以依靠和依赖的人,比如爱人、家人、朋友、同事、师长等等,我们的情感资源、智力和身体能量就会倍增,就变得容易从困境中走出来,就会使自己变得更自信、更宁静、更振奋、更快乐。

千万别轻视团队的培训和员工的积极互动,因为人际关系越好,工作效率越高。要预测一个团队的未来成就,重要的因素是看团队成员间的相互感受、互动水平和融洽程度。团队成员之间的积极交流越多,他们就越能积极工作,越能齐心协力完成各项任务。

我们常常会有这种感觉:我们热爱从事的工作,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热爱和我们一起做事的人们。

作为企业的管理者,我们必须重视构建注重社会资本的团队,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进行有效的社交投资并不需要所有同事都成为好朋友,也不需要总是彼此欣赏,这是不可能的。但重要的是互相尊重和真诚相待,管理者必须有耐心、恒心,给予员工社会交往机会并培养他们的交往能力,从空间和时间上有意识地进行联结。

让我们善于倾听,并以积极的语言对他人经常表示感激。因为感激能激起你自己作为一个有团队凝聚力的人的认同感。

让我们快乐地传播快乐竞争力吧!

快乐是会容易传播的(实际上用传染更形象),如同消极因素也更容易传染一样,只要我们开始在自己的生活中利用快乐竞争力,积极改变很快会扩散开来,而且这种效应会成“保龄球效应”般倍增。积极地向四周扩散,提升你周围所有人的快乐,改变我们的工作方式与工作态度。因为你周围的人越快乐,你也会变得越快乐。我们在工作中越快乐,我们就向同事、团队成员、客户、社会传递着越多的积极情绪。这种积极情绪最终将塑造你所在的整个组织。

你快乐,所以我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