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怎样打孩子
14675700000005

第5章 有关猴子的“进化论”

目的

您的孩子虽然年纪很小,但在您和其他长辈的教育熏陶之下,已经慢慢懂得了一些科学道理和科学知识。而以科学的道理教育孩子,以科学的行为感染他们,让他们从小就学会理性地对待或者思考问题,让他们从小就能够科学地处理和发现问题,培养他们摆事实、讲道理的好习惯,是使他们将来成为一个实事求是的人、热爱科学的人的基础。

事例

几乎所有的学龄前儿童都听大人说过“人的祖先是猴子”的故事,虽然此说并不甚确切,但跟刚懂事的学龄儿童们说达尔文的“进化论”,也只能如此笼统、模糊而玩笑了。

可以肯定地说,当儿童们参观动物园时,再没有比以上说法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触动他们的思考和引起他们的震惊的了。因为,人类天然地喜欢探究自己的过去,不是经常有孩子问妈妈“我是怎么从您的肚子里出来的?”可惜的是,人类对自己和自己的过去恰恰是最不了解的。在动物园,当我告诉了四岁的孩子他的祖先的惊人变化时,他显出非常感兴趣的样子。“那么,爸爸,”他拉着我的手问,“您也是猴子变的吗?”“不,”我说:“我是奶奶生的,而我们的奶奶的奶奶的奶奶的奶奶,爷爷的爷爷的爷爷的爷爷,就是猴子慢慢、慢慢变过来的。”

“猴子怎么会慢慢、慢慢地变成奶奶的奶奶的奶奶的奶奶,爷爷的爷爷的爷爷的爷爷呢?”孩子问得挺精细的。

“很久很久之前,地球发生灾荒了,树都枯死了,果子都没有了,猴子只好从树上下来,用前面的两只脚做各种各样的工作:打猎呀、捡果子呀、抓鱼呀什么的。由于前面两只脚老是不停地劳动呀劳动呀,大脚趾就慢慢地长得和另外的四只脚趾面对面的了,变得可以抓着东西了。再经过许多许多年的不停的劳动,慢慢地,前面两只脚就变成了现在这样的了,也就是说,脚变成了手了:有手掌、有五个手指,非常灵巧,可以做很多很多的事情。而后面的两只脚,也就变得专门只管走路了。”

“本来四只脚走路多省力啊,现在前面两只脚必须做工作了,全身都留给了两个后脚去支持。这样一来,刚开始,两只脚还真累呀,走也走不快、跑也跑不快。后来,猴子们咬咬牙,走不动,硬走,跑不快,硬跑,慢慢地、慢慢地,后脚也变得越来越结实了。这样,不断地劳动呀劳动,猴子终于变成了人!”

孩子听了,似懂非懂,若有所思。

出了动物园,孩子的老毛病又出来了,以我为圆心,拉着我的手转了个圈,扑到我的身上:“抱抱!”他说,“我走不动了,抱抱!”

还没走五分钟,就不愿走了。我把他抱起来,开始讲起了“退化”的道理:“你这孩子呀,最懒走路。你不知道,这双脚如果一直不走路,慢慢地慢慢地就会‘退化’掉的。”

“什么叫‘退化’呢?”孩子问。

“呶,我刚才在猴山不是告诉你了吗?由于猴子不停地用手劳动、用脚走路,渐渐地、渐渐地,手啊脚啊都发达起来了。终于连密密的黑毛黄毛也退化掉了,脸变得干净漂亮了。最后,终于变成了人。这叫做‘进化’。”

“反过来,人的手不劳动,脚不走路,就会往后退回去。手不用,变成了脚,脚也不用,四肢就渐渐缩短缩小,先变成像海狮那样的没有趾的脚。如果再不用的话,慢慢地、慢慢地变成鱼的划翅,如果再不用,连划翅也会退化掉的。”

“我的脚也会‘退化’吗?”他突然问道。

“有可能!”我说。

看来,他已经从现实中认识到“退化”的可怕了。

不一会儿,他在我怀里扭动起来:“我要下来,我要自己走!”他说。

这样,虽然路途甚远,他坚持着努力走下来了。一路上,再也没要我抱过。

回到家,他一屁股坐到沙发上,嚷着要喝水——是的,他累了。

我呢,给他喝了水以后,就从柜子里拿出一卷量衣的小皮尺来,走到他跟前,说道:“站起来,让我量量你的腿脚,说不定会长一点呢!”他高兴地连忙站直,我煞有介事地左量右量,然后高兴地告诉他:“咳!真有你的,长了半厘米!”

孩子听我这么一说,小嘴咧开,笑了。后来,他每当做了什么事,走了多少路,总要我为他量手脚,我也认真仔细地做着这一有意义的测量工作,像一个极为负责的裁缝一样。

此后,我还用这“进化”和“退化”的道理,纠正过他的一些不良习惯。如:他不喜欢理发,每次理发总要弄得鼻涕一把、眼泪一把。待他懂得“进化”、“退化”这个道理后,我则可以理直气壮地告诉他:“不理发,像猩猩一样,头发的生长就会‘退化’,额头上的头发往下长,和眉毛连起来,后脑勺的头发往下长,生到背上去……”听了这番话之后,他乖乖地坐上了理发椅。

又如:他不喜欢吃青菜,喜欢吃肉类,我又用“进化”和“退化”的理论告诉他:“人是应该什么都吃的,光吃肉类,不吃蔬菜,就会退化成狮子、老虎等肉食动物去的。”他很听话地接受了我的意见,开始吃蔬菜了,“但是,也不能尽吃蔬菜不吃肉食,就像妈妈那样,”他咽咽口水说道,“那样,会退化成山羊的。慢慢地、慢慢地就不会讲话,只能‘咩咩’地叫了。而且,全身还会长出白色的毛来。”他比较好地演绎了我所说的“进化论”。

提示

孩子是一张洁白的纸,父母写在这张纸上的道理,如果是浅显明白、言之成理、持之有据,并且有实践可以证明的话,那么,孩子是会信奉这一道理,同时付诸行动的。孩子心地的纯洁美丽,正表现在这里。现在,惟有孩子们会指责自由市场上贩卖青蛙的小贩,并且拒绝父母烹烧的青蛙肉,就是一例。

在对孩子的教育中,说理总是最需要的。

第一,应该让他们从小就学会摆事实、讲道理。让他们先明白原因,然后再让他们做这个,或者不让他们做那个。而不是毫无根据、不讲道理地强迫他们做这做那。只有讲道理的父母,才能培养讲道理的子女。

第二,经常对孩子说理,能培养他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这对今后的读书、研究都是一个重要的基础。

问题的关键是,怎样说理才能容易使孩子们接受呢?回答是:用游戏的、童话的、夸张的、形象的手法最好。因为儿童天然地容易接受形象的说明而难以接受纯粹逻辑的说教。

早年有一部介绍口腔卫生的动画片《小红脸和小蓝脸》,孩子们都非常喜欢,而且从中受到了教育。“小红脸”和“小蓝脸”就是牙齿中的蛀虫,只要孩子看过电视广告里的“蛀虫”以及“小红脸”和“小蓝脸”等等,我们就可以利用电视里的形象对懒得刷牙的孩子们进行教育了。

你可以假装看看孩子的牙齿,然后大惊小怪地跟你的妻子或丈夫指指点点地“咬耳朵”。孩子必定奇怪:爸爸妈妈在偷偷地说些什么啊?父母必须不断地“卖关子”,直到最后,才告之你们发现孩子的牙齿里有“五只‘小红脸’和三只‘小蓝脸’”。

你不用多说,孩子自然会刷牙去,之后,还会请你帮助检查“‘小红脸’和‘小蓝脸’是否都赶走了。”

又如打针,许多儿童都会哭闹不休。你是否能在平时就告诉他们:“发烧、生病,是因为有许多细菌或者病毒的‘敌人’或者‘坏蛋’侵入了我们的肌体,而针里面装的药中就有成千上万的消灭‘敌人’或者‘坏蛋’的‘解放军战士’、‘机关枪’、‘手榴弹’、‘飞机’和‘大炮’,可以去消灭敌人……”为什么上午打了针下午还要打?“因为下午是我们的‘增援部队’”,你应该叫孩子打针时尽量不要哭闹,因为大声哭闹,“会泄漏了部队‘增援’的‘军事秘密’。”

倘若您的孩子确信了这些道理,打针时肯定能忍住不哭,至少,会减轻一些哭闹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