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吴云艳:零极限健康静心
14680000000009

第9章 “零极限”“零极限状态”和零极限文化

人要进入“零”的状态,是需要灵魂深处的“重生”的。用个形象的比喻就是人的灵魂只有重新生一遍才能进入“零”的状态,不“重生”永远不会达到“零极限”的状态。“重生”的人是要重新看世界的,他已经摘掉有色眼镜。所以人在心灵的生与死的零极限过程中,他迈过了让“过去”不洁的世界“死亡”的最后一道槛时,他就“重生”了!

“零极限”是什么?“零极限状态”是什么?仅仅就是归心为“零”吗?这是我首先要去探讨的问题。

国际慈善名人俱乐部和阳光心语公益国学堂的创始人、著名国学专家彭江涛,中医专家刘杰参加了此次关于“零极限”的讨论——

彭江涛:“零”是什么?“零”不是没有,也不是传统数学符号中代表的“无”。“零”的极限是什么?“零”包括几部分:一部分叫科学,一部分姑且称之为文化。“零”在文化上的显见对中国人来讲最明显,因为“零”代表中国人。

作者:为什么“零”代表中国人呢?

彭江涛:中国人用一个“零”来代表两个字,叫“中庸”啊。中国人把“中庸”提出来的时候中国人就已经在“零”的状态下站住了。而任何国家不可能再有这种状态了。所以中庸思想恰恰构成了中国儒家文化四书五经里一个最主要的环节。这个“零”的状态在中国导致了三种文化的产生:儒释道三学。释家文化不是印度文化,是中国文化。在中国文化中“释”特指中国禅宗文化。

在零的状态上,儒家提出了中庸;主要从我们身体行为上定义,重点是以德为本,这个德就是仁。同时也是一切传统文化的根基,无德不得。道家提出了无极理论阴阳学说。道家的阴阳针对的是“地”。我们姑且称之为在人的思想上指的是“地”即“地道”,因为道法自然。不是说道家思想仅局限于“地”,主要是它阐述“零”的状态时,解释了我们人生活在地面空间时的问题。所以道法自然,自然就是地面的东西。但它打开了通往天的通道,这个“道”,是何物?无为而无不为,无中生有!而佛家主要说的禅宗。它的突破点是什么?它恰恰把人心找到了,我们说心的极限,就是“零”的极限,突破零极限,也就是人如何去突破本我的方法。那么禅突破了我们说的“零”的“天心”那个层面了。当道教文化和儒家文化沉淀很长时间后,终于迎来了第三种文化的介入,就是所谓的佛学。当佛教进入后,就和我们本土文化道教和儒家相融合,碰撞,出现了一个核爆炸,即顿悟。任何的思想都需要一个过程,需要等待,包括印度的佛教文化都没有突破顿悟的概念。而禅文化在中国的出现恰恰完成了核爆——顿悟。禅解决的事就把“心”的事提出来了。人的“心”在这个层面上开始揪出来斗了。

作者:您说禅突破天的层面,那突破天的层面怎么叫突破“零”的状态呢?

彭江涛:我们画坐标的时候有上有下有左有右。当左右这个层面的时候其实是儒家思想——中庸:好人、坏人、善恶、明明德这个层面。天地就是上有神仙下有鬼神,这个突破是道家,就是纵坐标。我们在横纵两个坐标突破了。一个是儒家,人之初性本善,中庸;一个是道家,天地之间,道法自然。形成的点叫零零点。因为坐标不是单一的点,是零零点,有X、Y。但X、Y不能完全代表我们所有要表达的时间和空间。比如纵向的包括天地人,但不能解决宇宙的问题。你飞得再快,还是和天体打交道,太阳、月亮,宇宙嘛。这个时候的零零点还是零点,但它已经成为宇宙学了。不是一维,不是二维,也不是你想象的多维。假设拿时间和空间作为横坐标和纵坐标,这两个字叫宇宙。宇是时间,宙是空间。当核爆出现的时候,就把宇宙空间砸碎了,就没有时间和空间了,这就是“零极限状态”。

作者:无时间空间就是“零极限状态”了,是吗?

彭江涛:从物理学上讲,有的叫光速,有的叫超光速。有一种状态是存在的,但这种状态是什么状态?是说不出来的状态。从基因讲,就是无碍了,没有障碍了。我们人和人之间是有区分的,因为基因组合不一样,因为基因点不一样,但当基因可以移植或转移的时候,无碍了。那是一种什么状态呢?语言无用了,你讲什么我都明白。按佛教来讲就是众生平等,因为咱俩的基因已经共用了,还能分吗?所有地球上的物种,根因是什么,是水。为什么人喝茶的时候感觉那么近?因为它有水结构在里面,因为水和人的通道是通的。所以问:佛是什么?是心,佛在我心中。心是什么?心就是众生。所以佛、心、众生三位是一体的。我们总说大爱无疆,我爱你,我谢谢你。但当没有分别心了还用说什么我爱你,我谢谢你呢?佛教里面说的众生皆有佛性。佛性是什么?是众生都具有同样的基因组织,而这个基因组织是同样的通道。佛教在哲学里的话都得到证实了。

那“零极限”的状态是什么呢?水有三态:液态、固态和气态。这一壶水存在吗?存在。好,我们一直给它加热,它变成气态了。这一壶水还看得见吗?

作者:没有了,没有水了。

彭江涛:它怎么会没有呢?它换了另外一个形态存在而已啊!它以水蒸气的形态存在了!所以“零极限”的状态也是要有状态存在的,虽然它没有了,“零极限”了,成为一种水分子状态,我们姑且称之为清气。但它有一天又要回来,它怎么回来?

当你进入静心状态时,你又回来了!人因为浮躁,身上的灵气像水蒸气一样全都散发掉了,飘落在你喜欢的电脑上、你喜欢的烟上、你喜欢的女人身上、你喜欢的书上、你喜欢的所有东西上了。你的灵性的东西都分布在你喜欢的贪嗔痴上了,回不来。

刘杰:我在外面讲课很多人反应听不懂,为什么呢?因为人们的思维常常是二维平面逻辑思维,缺乏跳跃性。所以你必须找到那个“零”,找到那个“极限”,要突破“极限”,才能懂得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很多人没有这个思维就听不懂我在讲什么。

作者:讲得好!要找到“零”,找到“极限”,突破“极限”!

刘杰:我有一个朋友给我发邮件,说他想静坐,但又担心一静坐进入某种状态回不来,或者听到某种声音就出偏了。我就和他说:首先你必须搞清楚这个“我”,“我”是怎么回事?马克思说人是一切事物关系的总和。这个“我”是女儿?妻子?妈妈?你有种种身份,你种种的身份就合成一个“我”。就好像许多探照灯聚聚聚最后聚成一个“我”,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这个焦点给拿去了,这些探照灯还都存在,你这焦点是不是还存在?不管你坐到什么境界,在你打坐之前认同“我”,你又意识到“我”本来是不存在的。那么不管你到什么境界你都能到达你的出发点,你不用担心出偏。

然后如何放下“我”?你要知道这个“我”变成了一个固定的形态,就像水,它变成气态就不是水了?没有固定形态你就不失去本性了。当你一旦有固定形态时它就离本性远了。你要意识到你并没有一个固定的形态,这相当于佛家的认识了;你意识到人作为一个生物,你在自然中是有一个特定的属性的,这相当于道家的认识。

最后,你在社会当中是有一个社会焦点的,这是儒家的形态。把这三者结合在一起,构成一个“我”,既有我,又无我。你在社会中那个正确的焦点在哪里?在自然中正确的焦点在哪里?佛家所说的那个焦点在哪里?佛家所有的自然焦点是没有焦点。这三者结合起来构成一个不扭曲的“我”。否则它必然是扭曲的。扭曲的“我”几种身份就会交织,非常痛苦。你不扭曲的时候它就是自然的。

前两天我看到一个小文章特别好玩,101减102等于1.这几个数字中随便挪动一个数字,让这个等式成立。好多人都想不出来。最后这个答案特别有意思,挺有象征意义的。这个答案和“零极限”的理念有关系。答案很简单,就是把2往上一挪,成了10的平方,就是100.为什么大家都想不出来呢?就是大家的思维都是想着往水平方向这儿挪那儿挪的,没有跳起来。其实往上一跳就成了。

彭江涛:人要进入“零”的状态,是需要灵魂深处的“重生”的。用个形象的比喻就是人的灵魂只有重新生一遍才能进入“零”的状态。不“重生”永远不会达到“零极限”的状态。“重生”的人是要重新看世界的,他已经摘掉有色眼镜。所以人在心灵的生与死的零极限过程中,他迈过了让“过去”不洁的世界“死亡”的最后一道槛时,他就“重生”了!所以人的境界,所谓永恒即“零”。人的“零极限”是什么?静心。为什么静心?因为人不可能再回到刚出生时的纯粹状态了。人只要进入社会就会开始有爱恨情仇贪嗔痴等,我们的静心就是要给自己做减法,减掉这些。人死了不可“重生”,但心灵是可以通过静心,通过找到“零极限状态”获得“重生”的。

作者:刘杰老师讲的我还没明白,是一种无我的状态吗?

刘杰:实际还是有验证的。佛说众生是一样的,那既然一样他想什么你就该知道。比如看病,他身上有什么病,你不问他也应该知道;如果不知道那肯定没有达到那个状态。

彭江涛:但通过基因检测,你告不告诉我,我都能给你测出来。

刘杰:就像医生给病人看病,病人说的话是全息的,当他说话的时候就显相了。在他说这话而你又想知道的时候,你跟这个人是无二无别的。

作者:那你怎么接收他的信息?

刘杰:每个人都可以接收到他的信息,但每个人又都可能接收不到。

作者:因为分别心吗?

刘杰:对,因为每个人都有分别心。有分别心不是坏事,是频率不一样,否则就相互干扰了。每个人都有脑电波的频率和心的频率,这个频率必须有差异,没差异你一难受我心里也会难受,我就活不下去了。这个“我执”是自我保护。贪嗔痴慢疑,有坏的一面也有好的一面,让他频率有个差别。当我用这种方法带学生时,如果他的心很纯净,他很快就能获得这个感知别人的能力。

作者:这种感知病人的能力其实也是一种感知信息的能力。

刘杰:有些中医看病,病人觉得医生很神,能把很多似乎看不见的东西都看见了。其实这就是一个医生对病人信息的感知能力。中医看病看到一定程度要看你的发心,发心正的需要你知道的就知道了,不需要知道的你再诊脉也不知道。当你知道的时候你很清楚这是真实的信息,因为你的心是正的。如果心不正,你知道的信息没谱,一会儿好一会儿坏,一会儿东一会儿西的。

作者:那有没有这种情况,如果碰到双重人格怎么办呢?他一会儿这种情况一会儿那种情况,那怎么判断他呢?

刘杰:当你和他无二无别时,你切入他的层次有多深,他外面再有多少变形你都能知道;如果切入的层次浅,你就会被他的变形所迷惑。就和孙悟空似的,你变什么他都知道本来是啥。孙悟空每次不都是“定睛一看”嘛。

刚才讲“零极限”、核爆炸,讲的就是在瞬间物理时空的转换。所以说“零极限”不等于“零”就是这个概念。“零”是人无念时的状态;一核爆炸,人就嵌入到另一种状态,心念瞬间就改变。心生则万法生,心变则万法变。

作者:心一变,所有的因缘就都会改变了。但这个心和我们人体的心有什么区别呢?

彭江涛:你要去写一个人的时候就要去触摸他的“零极限”,要有心与心的交流。心在哪里?心是什么?是我们身体里的心,还是灵魂的心?如果你把心定位在灵魂上,那灵魂又是什么?如果你硬要给它定性的时候又犯了已知科学的错误。用坐标来说,人一旦有了零零点的概念时根本就没有突破“零极限”。人说我很静了,无碍了,不起善恶,没有起心动念了。可当你说不起心动念的时候你就已经起心动念了;当你想我不生气的时候,你已经生气了;有些人说我闭关了,当你跟自己说我要去闭关的时候,你的关没有闭上;还有人说我拒绝爱情的时候,其实他那种对爱情的期待已经超过任何人了。什么叫突破“零极限”?就是在你高于零零点的时候。

刘杰:“零极限”其实是一种状态。我讲一个故事吧,不一定确切,也可能有些玄,但我觉得可以表达我要说的状态。一个朋友需要给一个女孩进行心理调整,但是总觉得把握不了她的状态,于是有一天他让自己完全静下来,把全部的心专注地定在女孩身上,把自己和女孩融合为一,没有任何“我”的观念了,然后努力去感受这个无形场的状态。它没有形状,但无形中有一种状态。待一会儿,他感觉无形中似乎捕捉到一种状态了……然后就等候等候……最后这个点就会缩成一个零点。这时候他还等待这个状态,人突然就恍惚了,不知道有女孩,不知道有自己,也不知道有房间,什么都不知道,完全没了,仿佛失忆了……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他脑子里一片雪亮,他吓了一跳,以为谁把灯给打开了。但不可能,他锁着门呢。他没有睁开眼,但脑子就那样亮着。当他愣神的时候,脑子里就出现一片嗡嗡的声音,就看到一个女孩侧面的样子,头发、鼻子很清晰……慢慢地他缓过来,意识到他的潜意识在提示他关于女孩的信息了,女孩长这个样子,身体、内心有什么特点等等,在一种半意识、半潜意识,但完全无我的状态,他获得很多关于女孩的感觉的信息。

朋友后来跟我说他没有特异功能,也告诉我别去关注这个故事的结果,告诉我这个故事也就是告诉我当一个人需要去感知别人的时候,需要进入一种忘我的特殊状态,在这个状态里,人的意识状态是可以被潜意识引导和操作的。这个操作会基于一种理念。是否能够找到自我和对方的合一。突破那个极限后,不管是灵魂的灵还是零起点的“零”都可以是有形的东西。无形无相最本质的东西你再去突破到“无”,但“无”是一个点,这个点再突破,进入到某种状态,它才出现“零极限”。刚才彭老师说了“零极限”本身是一种状态,当你进入到那个状态时它会有另外一个世界的展现,不是什么都没有了,是另一种有形的时空。

彭江涛:我们知道DNA鉴定。比如挖古代汉墓,我们通过DNA去验证头发或骨骼,用复原技术复原很多东西。可以复原人体的结构,复原到几乎可以和当时的真人一模一样。但还有一部分层面是基因不可以解释的。基因可以检测出结构、外形,但检测不出性格的部分。

但基因有一天可能会把我今天说过的东西完完全全检测出来。从科学角度讲,我们把世界叫做“场”,世界上存在各种的“场”。“场”有一种东西被我们今天科学经常应用,叫介质,比如光缆、通信、声波。介质是我们今天社会所有信息化的一个载体,没有介质就没有一切。介质是怎么发现的呢?是我们科学一步步研究出来的。古人无法相信人与人远隔千里却能通话,一根电线搞定一切;现在连可视通话都有了。那有没有可能有一天我一说到你时你就站在我眼前?这个也可能啊,不是有全息技术嘛。最后需要解决的还是介质问题。

再讲一个状态。这个水烧开后是什么?液态会有气出来,这种气是大气的一部分。当它是大气的一部分时,我还分此大气和彼大气吗?我还考虑这个大气是中国的大气还是美国的大气吗?我要讲的是介质的突破,你想要的是原汁原味,但当你通过可视看的东西是原汁原味的吗?

作者:不是啊,是通过某种介质实现的某种影像啊。

彭江涛:好了,但我说的突破是当我需要刘杰老师出现在我眼前的时候,刘杰老师肯定还不在我眼前,但刘杰老师的所有基因信息可以在空中进行重组显现。因为它是“场”。

作者:是信息。

彭江涛:今天我要讲的是此物质和彼物质的一种转化。这个“场”我们叫天然物质,也可称为能量。介质是存在的,但是你确实看不见。比如,我调一个无形的桃给你,说“吃”了身体能增强能量。你看不见,觉得骗人嘛,但我确确实实把一个无形的桃给你“吃”了,而且你“吃”了以后也确实觉得滋补身体了。我们暂且叫做信息,它是宇宙介质的一个微型组合。

刘杰老师讲的是心和我的存在。在那个时候需要第一意识,不允许他有第二意识存在。所以人的心上加了一是很伟大的,就是一心;加了二心,念恶心的恶,所以人如果有了亚心,人就什么也看不到了。那你这个心还有什么状态呢?一个今天的今,底下一个“心”就叫“念”字!比如这杯茶,它一会儿空一会儿有,一个叫“有”的状态一个叫“无”的状态。请问,在这两个状态中间还有一种什么状态存在?叫“念”态!你说它有它就有,你说它没有就没有。你是否静心我不知道,你说你静了就静了,你说没静就没静,不可以检测。但是当我进入到这个状态时,我就知道你心静还是没静了,你就不能再骗我了。这个状态叫“零极限”。

人一生下来就有一个基因谱,佛家叫因果,说人就是背着因果来的。如何改变因果?就是要注入宇宙新的健康基因给你,洗涤我们带缺陷的基因。人与人之间能否融合的最终介质的突破就在一念之间。我到了突破点,什么语言障碍都消失了,你想什么我也能感知了;什么时空障碍也没有了!用刘杰老师讲的就是当介质存在的时候,我们可以借助介质,俗称天眼和天耳,再深一步就是比天眼和天耳还高的状态。任何人往那里一坐,当时的“场”就会改变。

刘杰:有些特殊的状态,比如有些高人也好,修行人也好,需要去和我们社会的常态之间实现无缝连接,怎么能根据社会的常态不出奇不出怪,这个其实很重要。否则你一旦出现跨度太大的跳跃的话,可能会不被人所理解。

彭江涛:我们来做一种状态分析吧。我们用镜子作比喻,人的身体里面有一面镜子,生下来都是很明亮的,像照妖镜一样,可以照到我们想看的任何事物。它既是望远的又是望近的,甚至是显微的。这面镜子由于经常有哈气,就有水汽,遮挡了镜子本身的能量,你就无法去“反观”自己,所以镜子的“场”就被破坏了。是“水汽”在经常污染这个镜子。我们把水汽叫一个字“欲”,再用两个字就是“妄想”。佛教说我和众生的没有区别是因为没有“妄想”。这个“欲”在镜子中是我们后天的东西,因为我们在不停地哈气。有一天我们的欲望降得很低的时候,突然间那个镜子就会亮起来了,它可以照到很多东西。禅宗有一句话: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这是神秀说的话。这个就是我要提的状态,“静”就像擦镜子一样,有哈气就擦,神秀已经证明了这种状态。而六祖比他高在哪儿呢?“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连镜子都不存在了!当然对初跨入静心历能的人来说,第一步是擦镜子。擦镜子的动作就是“静心”,是基础。就像学佛,参禅打坐是基础。不能一上来就让他把镜子摔了,摔了还怎么静心啊?先要立足于“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刘杰:彭江涛老师刚才讲的一点是我以前没有想明白的。水汽是“欲”,本来“欲”的繁体字在谷和欠下面就是有个心,现在简化字把心去除了,字的意思就不明确了。“欲”是源于“心”。谷和欠是缺少粮食嘛,“欲”本身还是一种内在的驱动力,一种骚动。刚才彭江涛老师讲了是“妄想”。“妄想”是什么?我坐这儿,可人家说你应该坐那儿,说那儿对我怎么怎么好,于是我就产生了“妄想”和“欲念”,就想方设法要坐到那儿才好。那你这个“妄想”是从哪儿来的?一个刚到人世间的小孩本是无欲的状态。是谁告诉他应该怎么样?比如你应该做强人啊,你应该挣大钱啊,你还应该怎么样啊。这是社会教化的你,告诉你东告诉你西,最后你就要顺着社会的教化,今天往这边跑明天往那边跑,胖的拖瘦,瘦的拖死。因为你有“妄想”,所以就总不满足。如果有一天你通过静心,不再听谁告诉你该怎么地了,你就觉得此地很好。我是一个扫地的就把地扫好,我是端茶送水的我就把茶端好送好。这时你就不被人家所忽悠了,你就没有“妄想”了,没有“欲望”了。静心,不是让人有特异功能,让你坐在屋里能看到墙外有什么,静心是能够让你自己知道你是谁,你能够做什么。你能很自在地去做你能够做的事情,就开心了。我们大部分人来静心,做到能找到自己,找到生命的意义就很有成绩了!

彭江涛:所以我们讲要零极限静心,其实是要人找到一种突破自我的静心状态。是要你去找到“零”点,找到你的“极限”点。

刘杰:有一个故事叫“七只碗”。有两个人特别相爱,神仙给了他们七只碗。神仙说你们遇到什么困难就掀开一只碗,就能满足你们的心愿,但第七只碗千万不要掀开。他们遇到什么困难了,两个人一商量实在过不去了就掀开一只碗,立刻问题就解决了。他们日子过得挺好的了,但总是被一种好奇心牵扯着,想知道,为什么不能掀开第七只碗。最后他们终于忍不住掀开了第七只碗,结果一切都没有了,他们又回到了先前的原点。人生总有那第七只碗。有些学佛的学到看透了看空了,就把第七只碗掀开了,掀开以后觉得这也是空那也是空,无欲无求,人活着没有什么意思了。夫妻之间也需要保留第七只碗,如果夫妻之间该说的都说完了,该扯破脸的都扯破了,那最后离婚算了,没有那第七只碗了。彼此总要保留一个对对方的尊重和宽容,有一个自己的小天地存在。什么都打破以后就不好办了。除非大根器的人才有可能面对空和无,一般的人总得靠着点什么。需要静心屋的人还是要给他保留第七只碗。都翻牌了就麻烦了!真正可以打开第七只碗的就不需要静心屋了。

彭江涛:第七只碗就是把镜子也打破了,连擦哈气的过程还没经过呢……

刘杰:夫妻之间应该是朋友关系而不是爱情关系,如果你把夫妻关系当成爱情关系来处理,把对方作为爱情伴侣而不是婚姻伴侣来处理的时候,离分手就不远了!

作者:(玩笑)那是不是说你要想成为爱情伴侣一定不能结婚?

彭江涛:你在爱情状态里就去想爱情状态,有一天你决定转换状态了,你自己要调到这个状态,否则你可以不结婚,单身一样可以享受快乐。如果你想调到结婚的状态,首先你要认清你是个结婚的人,而不是单身。有些人婚后也把自己放在单身状态,没有调到已婚的角色和状态,就会有错位,出现夫妻矛盾。感情和爱情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状态。没有结婚时你可以多谈恋爱,但结婚了你就是结婚状态。

作者:那结婚状态是不是就是非爱情状态?

(大家笑。)

彭江涛:你结婚前谈多少恋爱都不会有人骂你,但你婚后有很多情人,包“二奶”,社会就不能接受了。这是一个道德趋向问题。

作者:可不可以两种状态共存?

彭江涛:如果想两种状态共存,就是在玩生死游戏。一会儿是人,一会儿是鬼。

作者:最后就是人不人,鬼不鬼。

彭江涛:那可不。有个片子叫《一声叹息》,说得很对。说:那个女人非常好,她就是个天仙你也得忍住了,因为你是已婚男人。你想要她,你可以离婚了再娶她啊!

作者:可是你一娶她性质就变了。

(大家大笑。)

彭江涛:所以人在感情上永远搞不明白。人总谈爱情,有一天也会对爱情状态疲惫,希望进入婚姻状态,需要归宿感。可结婚了呢,又想出家,出轨,脱离。就这样进、出,出、进。这就是人的水性。水无常态,什么时候好呢?叫“上善若水”。什么叫“上善若水”?就是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

刘杰:很多人认为的婚姻和爱情应该是一种什么状态,实际上都是社会给你输入的观念。但你有没有能力知道你的下一步是什么状态?你的伴侣下一步是什么状态?你的家庭下一步是什么状态?如果你知道的话就去向那个状态去转换,因为这是你应该进入的状态。如果你是“上善”的话,它就是很和谐流动的状态。每天是否拥抱一次,接吻一次,每天是否说我爱你,类似这些标准都有它的道理,但是否夫妻一个月没有拥抱感情就出了问题了呢?也不尽然。这些都是外在的,内在的是双方是否相互认同内心这种“上善”的状态。如果拿社会的所谓标准来卡你,你不知道往哪里转。你想往这边转,对方的尺子却想往那边,怎么都不对。所以婚姻就老是有问题,老对另一半不满。那怎么才能知道自己和伴侣下一步该如何呢?那就静心,静心之后就能达到明心,明心之后自然就知道了!静心了,就能把镜子擦得亮一点,不就明了吗?明了不就知道对方了吗?那这样的话即便我们一个月没有拥抱一次,但我们是一体的,我们心心相印,那种满足感是很好的,彼此都知道了,上善嘛!若水嘛!没有间隙嘛!水往那儿一倒没有间隙的,彼此水乳交融嘛!

彭江涛:今天我们谈“零极限”,第一,我们不加玄学;第二,我们定个底线,六只碗够了,我们不要翻“第七只碗”,保留“第七只碗”,如果翻了,静心都没有了;第三,将水融入静心里去,上善若水嘛。夫妻之间什么叫神仙伴侣?神和人的区别是什么?神是有德的。《大学》里有一句话叫“明明德”的那个德,再加一个字是道德。神仙比我们有道德,所以神仙符合天道,比我们标准还严。我们连人道都不一定能符合。所以夫妻间称为“神仙伴侣”的是非常懂得道德的夫妻。把道德控制好,就控制了邪欲、妄想。所以我们的静心是培养人的道德。

刘杰:经常有人问我信不信教。我是把儒释道看成是物理学。比如他说有大仙、菩萨、魔什么的,我不是从文字上考虑,而是看他背后的物理学。刚才讲的道德也是物理学的问题。所谓物理学它是物质性的,而不是纯粹观念性的。什么是道德物理学呢?比如说“妄想”,我在这个位置待得很好,但社会认为我应该待在那个位置更好,或者道德认为大家都去那个方向比较好,所以大家都奔那儿去。所谓道德就是你知道你各安其位。这是一个物理学命题。

作者:道德就是各安其位,很好!

彭江涛:这个社会如果有道德,也就没有这么多心理疾病了,心结也打开了。

作者:那一个人没有道德怎么办呢?

彭江涛:神仙和人的区别是:神仙助“人”,人助“己”;神仙畏“因”,人畏“果”。所以有道德的人和没道德的人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每天走一步要看看缺德没有,今天做这件事符合不符合道德标准啊?所以静心屋要变成一个培养人高尚道德的地方,把人的道德情操在静心中进行洗涤,进行提升,让大家在这里遵守道德规范。

刘杰:我以前最反感的两个字就是道德。觉得很多人说道德就是说说而已。如果这样我宁可做一个真实的小人。但我慢慢就会发现,最舒服最合算的还是道德。本来路应该这样走,你偏要往那里拐一个弯;大道本来很平,是人老喜欢抄小路。其实我们把老祖宗提倡的传统国学当成社会的主旋律很好,你按照那个标准去做就会达到很快乐的状态。我们讲的一些稀奇古怪的故事可能也是存在的,但如果人有道德,每天平和地生活,也能达到非常快乐的状态。而且每一个人的本心、本性都是具备这种可能状态的。

彭江涛:我想说的是我们普通人能不能先坚守一个道德底线,从我做起。所以我们的探讨有三个高度:第一,所谓“净心者”先自“净”,才能“净”他。第二,要发心立心。发心要发广大心、长远心、菩提心,立心要立道德观,就是“明明德”那个德字。第三,破执著,就是破除“我执”和“法执”。本来无我,却妄生执著,处处以我为中心,便产生了种种烦恼,就是“我执”。“法执”是把外在的一切事物当真了,就产生分裂心、爱憎心,符合自己心意时就产生贪心,与自己心意不符就产生嗔恨。佛教说破除“我执”,可是一到我们自己这里就不能动“我”了;说破除“法执”,却只能破别人的不能破我的。第三点也是静心者最需要去身体力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