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高血压心身自疗法
14689500000019

第19章 音乐疗法

一、什么是音乐疗法

音乐疗法是指通过唱歌、演奏乐器或欣赏选择性乐曲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音乐可以改变人的行为和心理状态。自史前时期,音乐就已用于激发狂喜和热情,在战斗中挑起攻击性情绪;在交往中表达安全和谐;在养生防病中使病人安神、舒心。不是任何情绪都同样能由音乐来唤起。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欢乐、悲伤、爱情、期望、忧思、宁静等常能通过音乐唤起;而害怕、愤怒、妒忌、羡慕等则不能或很难由音乐引起。

国外一项医学调查表明,听音乐能够起到降低血压和肾上腺激素水平的作用。据报道,共有40名心脏病或高血压患者及20名身体健康的受试者接受了这项医学测试。医学家让他们听各种不同曲调和节奏的音乐,并分别进行了各种测试,结果发现,受试者在接受音乐疗法前后的血压和心电图检查结果均有所不同,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有明显的降低。

音乐对疾病康复作用的机理还不是很清楚,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是音乐的种种音调和旋律,可以不同程度地对人的情绪如欣喜、凄凉、眷恋、激动等产生共鸣,从而影响大脑皮层,尤其是边缘系统。另一方面是音乐通过音响的物理作用对人的听觉器官与听神经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全身的肌肉、血液循环系统及其他器官的活动,出现某些特殊的效应,如兴奋、镇痛、降压、情绪调节等。

此外,医学实验证明,音乐的类型可以影响脑部血液的循环,这一点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意义是很大的。有的音乐会增加脑部的血量,使血液活动顺畅;有的相反,会降低血液循环的速度,缓和外界的刺激。例如在餐厅吃饭,柔和的音乐可使食欲及消化顺利,充分享受用餐的满足和愉悦,但是旋律快速的舞曲或节奏强烈的进行曲,则会使用餐的心情紧张,影响消化系统的功能。

二、高血压病患者的音乐治疗

科学家研究结果显示:放松性的音乐能改善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比如头痛、头胀、失眠、焦虑等症状。放松性的音乐还能使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及脉搏下降,这是一种由音乐诱导所产生的松驰反应。病人在高血压状态下一般存在烦躁、易怒、头晕。进行音乐疗法时应该在一个安静、和谐的环境中进行,使自己的心境完全放松,摒弃杂念,只是去享受音乐就好。当病人听到自己所喜欢的音乐,可引起联想效应。愉快的联想能引发欣慰、舒适的心情,从而引起相应的生理反应,造成良好的心理——生理循环。通过音乐疗法,可转移病人对疾病的注意力,降低了交感神经的兴奋性,使病人内分泌调节正常,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减少,缓解了血管壁的紧张度,从而降低血压。

在音乐的选择方面,应以“悦耳”为前提,一般忌用狂乱的、嘈杂的以及消沉的曲调。美好的音乐能促使人的感情得以宣泄,情感得以抒发,令人胸襟开阔、乐观豁达。对于高血压病人,乐曲的选择需要进行辨证。

中国特色的音乐如:《喜洋洋》、《花好月圆》、《鲜花调》、《雨打芭蕉》、《满庭芳》、《渔舟唱晚》、《平湖秋月》、《汉宫秋月》、《梅花三弄》、《二泉映月》、《流水》、《醇渔晚唱》、《牧歌》《姑苏行》、《百鸟朝凤》、《空山鸟语》、《鹧鸪飞》、《听松》、《春江花月夜》、《阳关三叠》、《平沙落雁》等。

西洋古典音乐如:勃拉姆斯的《摇篮曲》、海顿的《小夜曲》等等。克莱德曼的钢琴曲也是不错的选择:《星空》、《献给爱丽丝》、《水边的阿狄丽娜》、《梦中的婚礼》等等。

音乐治疗每日1~2次,每次以30分钟左右为宜,30次为一疗程。音量控制不超过70分贝。乐疗过程中保持情绪稳定,一般先休息5~10分钟后再进行乐疗,思想集中,效果则好。室内最好保持光线柔和、空气新鲜、幽静雅致。乐疗前后用血压计测量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