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柏杨智慧忠告全集珍藏版
14690700000024

第24章 时时不能松懈的忧患意识

太浓的居中意识使人变成惊弓之鸟,太淡的忧患意识使人麻木不仁。中国人分趋两相极端,使灾难更惨重,更难摆脱。——柏杨《中途跳楼》

柏杨是个智者,他集诗人、专栏作家、小说家、政论家、历史学家、思想家于一身。曾经这样说过:“也许我不如鲁迅,但我应该比鲁迅好,我的后代应该比我好,这才像个强盛的民族,像个人。”

他这种忧患意识深刻贯穿了他《比较中国人》一书的始终。他在探讨中国人传统习惯时,用大量的篇幅来比较中外教育的差异,在柏杨看来,国民性格的遗传和社会化,铸造了不同的国民性,每个社会,每个民族通过早期社会化过程,将本社会、本民族最基本的文化价值观和国民性格传承给了下一代。

要达到社会的长治久安,必须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而我们的民族往往缺少一种忧患意识,或头脑发热,盲目乐观,或不敢正视现实,回避矛盾,于是一幕幕悲剧在历史上重演。

在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里,社会节奏越快,人们却越不自安,而“飞来之祸”又每每发生。这要求会避祸。刘伯温通过观察,得出祸福之间并没有一成不变的道理,二者间也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他认为“骗、暗、诡”这三种人最容易招来祸端。

刘伯温认为:采用不正当手段骗取名誉的人,会有预测不到的祸患。窝藏隐埋暧昧之事的人,会有预测不到的祸害。经常忖度他人,诡计多端的人,有预测不到的祸患。对于“避”字诀的理解,他也有精辟的探讨。刘伯温在《郁离子》中描述了这样一个寓言故事:郁离子忧郁不乐,须麇劝他说:“道义不能通行,这是天命啊,你何必为此而忧虑呢?”郁离子说:“我不是为这个啊,是担忧那航行在大海中的船没有舵手啊。大海是波涛聚积的地方,是狂风暴雨兴起的地方,鲸、鲵、蛟、蜃会聚在那里,它们有像短矛似的锋刃,哪个不是在严阵以待?现在不忧虑,早晚会发生动荡,到那时我到哪里去呢?”须麇说:“从前太冥主宰不周山,河水冲进那里的山洞,山石将要裂开了,老童走过这里便为之担心,并告诉太冥说:‘山将要崩裂了。’太冥听了大怒,认为这是妖言。老童退去,又把这话告诉了太冥的侍臣,他的侍臣也大怒道:‘山怎么能崩裂呢?只要有天地,就会有我们的山,只有天崩地裂,山才会崩裂!’便要杀害老童,老童惊愕而逃。不久,康回路过这里,太冥没有清除山的隐患,又未加防护。康回大怒,用头触那山,山的主体都像冰一样崩裂开了,山上的土石坍塌到深渊里,最后阻塞了那里。太冥逃走,后来客死在昆仑山的废墟,他的侍臣也都失去了他们的家园。如今您的忧虑,就像那老童的担忧一样,那又能把它怎么样呢?”没有敌手的存在,就会失掉自己最宝贵的特长。所以,拥有强大的对手,是保留自己旺盛斗志的最好办法。

其实,世界本来就是个矛盾的统一体,有矛才有盾。有了对手,万物才有生存的意义,才能日益走向强大。在竞争中,我们会产生忧患意识,产生奋发向上精神,激发出自身最大的潜能,从而让自己的生命更加充满活力,活出真正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