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移居永靖之孔子后裔的历史与现状
14698600000005

第5章 孔氏家谱

孔氏家族家谱,是我国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内容最丰富、也是谱系最完整的家谱。

修订家族的谱系,历来被看做是孔氏家族的合族大事。通过修谱可以把分散居住的和血缘疏远的孔氏族人连成一体,从而达到“详谱系,联疏亲,厚伦谊,严冒紊,序昭穆,备遗忘”的目的。同时,修谱可以很有效地防止和清查“外孔”的渗入。这就是孔氏家族经常进行修谱的目的和意义所在。

宋王朝以前的孔氏家谱,仅有手抄本流传在世,并且收录的仅是世袭奉祀的直系长孙一人。北宋元丰八年(1085 年),当时担任朝仪大夫的孔子四十六代孙孔宗翰感到,个别的手抄本容易流失,而且如果家谱中只是收录一个人,那么孔氏家族中的历代杰出人士也难以被记载和流传下来,时间长了,也就被湮灭了。于是,他就亲自创修了孔氏第一部家谱,将孔氏中的一切支庶一并都收录进去了。并命人镂刻成版,刊印出来进行收藏。其后,宋、元、金历代更替,屡经战乱,虽然编修之人并不少见,但始终未能刊布于世,直到明王朝弘治二年(1489年),六十一代孙衍圣公孔弘泰才首次发起了重修之事,并且规定,家谱三十年(甲午年)一小修,六十年(甲子年)一大修。大修时,刊印谱系;小修时,仅做登录,为后来的大修做准备。此后的五百年间,虽然经历了八个甲子年的时间,但家谱的大修只在明天启二年(1622年)、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乾隆九年(1744 年)和民国十九年(1930年)进行,一共是四次。主持修谱的衍圣公分别是六十五代孔胤植、六十七代孔毓圻、七十一代孔昭焕、七十七代孔德成。

为确保修谱工作的顺利进行,孔氏家族建立了一整套严密的组织机构和人事安排。如乾隆九年修谱时,设立了鉴定一人,由衍圣公担任;监修二人,由三品执事官和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担任;提调二人,由正一品荫生侯选员外郎和曲阜知县担任;编次四人,由五品执事官、侯选知县、恩贡生、四氏学膳生员担任;掌收二人,由四品执事官、四氏学教授担任;校阅四人,由五品执事官、侯选主事、把拔贡生、四氏学生员担任;眷录二人由九品执事官、四氏学附生担任;收发二人,由原任四品执事官、侯选州同知县担任;供应二人,由五品执事官、侯选主事、原任七品执事官担任。

孔德成主持编修的民国谱,是最后一次,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全国孔氏的合族大谱。民国十九年(1930年)七十六带孙衍圣公孔令贻的遗孀陶氏夫人集中孔氏家族德高望重的老者,公议重修。八年后,在民国政府工商部长孔祥熙的支持下,专门设立了“曲阜全国孔氏合族修谱办事处”,由八岁的衍圣公孔德成担任总裁,由族长孔传育、四十员中的孔印秋、孔继伦主持日常的工作。谱馆有馆员六十六人,还有一些勤杂人员。当时,在全国各大城市都设立了办事处,还在村庄、街道设立了通讯处。

修谱时,孔府要先行制定条规,颁布榜示,制定统一的格册和修谱誓词。孔氏家谱条规森严,违者开除祖籍。其中,除了“外孔”不能成为修谱人员外,并规定严禁下列人入谱:如干犯者不许入内,流入下贱者不能入内,改嫁过来所携带的子女不能入谱。

开始修谱时,孔府都要选择良辰吉日。举行隆重的仪式,要告祭祖庙和祖先,并举行盛大的宴会。还要在专门的机构———纂局中进行办公。孔氏家族的最后一次修谱是在1930年的农历二月初十开始的。当时,年仅八岁的七十七代衍圣公孔德成身着古代祭服,率领孔门的族人及祖宗长老等,进行祷告。族长宣读修谱誓词,然后将誓词交给孔德成,孔德成率领众人行三拜九叩之礼,然后,众人再向孔德成行礼。仪式完毕后,要举行盛大的宴会,张灯结彩,鸣放鞭炮,吹奏乐器。

修谱的过程是十分周密和细致的。首先,要格册填名。从户头户举一直到每个族人,进行仔细的、严格的考察。出本户证明。然后报送到家长、举事处进行审查和加具印结,再送孔府。送孔府后,还要盖印送给掌收所,这时才可以编次。家谱的印刷工作要求十分严格,写工和刻工要求技术熟练精巧。监修人员每天要到纂局进行讨论,督刊每天要到作房查看。纂修谱牒以格册为主,格册所有的人不能遗落,格册中没有的人不得随意添加。格册随到随纂,随纂随镌,随镌随刻。印刷完毕后,督刊要监督工匠进行裱糊。凡告庙用的,用朱红色印刷,其余的用油墨印刷。家谱纂修完毕后,要进行隆重的告祭仪式。届时,将新修的家谱放在案几上,衍圣公行三献礼。然后,将家谱送到孔府中去。每谱一部,加盖衍圣公印章一玫,曲阜县印一玫,家庭图记一玫。衍圣公率领族众齐集大堂中,鞠躬四拜,依次跪领家谱。不同颜色的家谱,颁发的形式也不同。朱刷家谱,崇圣祠一部,圣祖一部,家庙一部,孔府一部;油墨的家谱,鉴定一部,监修一部,提调一部,掌收一部,编次四部,校阅四部,收发二部,督刊三部,家长举事二部,六十户户头户举各给支谱一部。颁谱完毕后,孔府要进行花红筵席酬劳纂官,其位次不以爵位而是以功劳大小来定。各族户领家谱后,原有的旧谱要焚毁,家谱印刷完毕,刻谱立即刮毁。

孔氏家谱最后一次大修,始于1930年,前后经过了八年时光,到1937年才完成。当修谱完成时,七十七代衍圣公孔德成被国民政府封为“特任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家谱的告祭形式又有了一些新的变化。家谱仪式在孔庙进行,将一部新的家谱放在桌案上,孔德成率领族人跪接家谱,到报本堂进行告祭,然后到诗礼堂进行拜祭,执事官交家谱,孔德成跪接,族众在孔德成后面再跪接,孔德成接过家谱后,族众又依次向孔德成行礼。然后大摆筵席。

大修家谱的费用是向全国各地的族众募捐而来的,各地孔姓族人的捐款,少的有一元、十几元,多则数百元、成千上万元。根据1930年修谱的捐款统计,当时曲阜六十户的捐款是三千六百八十二元,外地支派的捐款是四千八百二十四元一角。个人的捐款中,曾在山西当过军长的、后又在山东当过厅长的滕县人孔繁林捐了五百元。孔祥熙则捐了一千元大洋。

由孔德成主持的《孔子世家谱》,共分为四集,长达一百零八卷。谱中内容包括孔子世系、中兴、二十派、六十户以及中兴祖前后流寓的支派,一直延续到七十八代。居住在海内外的孔氏族人,都可以按照谱系上溯到每一位祖宗。孔氏家谱有合谱和流寓各地的孔氏子孙编纂的支谱。凡是流寓外地的孔氏族人纂修的家谱,必须获得孔府的批准,加盖衍圣公的大印后才有效。

从 1930 年孔氏家族的最后一次修谱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在这半个世纪的历史征程中,中国和世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这种历史环境的变迁,作为历史上第一大豪门的孔氏家族,也发生了难以想象的变革。因此,对于海内外的孔氏后裔来说,进行一次大规模的修谱已经成为大势所趋、人心所向的历史方向了。于是,在1996年,与孔德成血缘关系最近、现在香港经商的堂弟孔德墉倡议第五次《孔子世家谱》大修,并且在曲阜邀集近支代表开会,并已经征得七十七代孙孔德成同意担任名誉总裁。目前,这件事正在进一步地积极筹划编录之中,计划 2009 年《孔子世家谱》出版,一个崭新的、具有时代意义的新版《孔子世家谱》即将问世。孟子曰:“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意思是说,即使再有影响力的豪门盛家,经过五六代之后,也会因为种种复杂的因素而家道衰落。但是,作为天下第一大家的孔氏家族,沐浴着圣人之泽,应该是永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