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无冕之王:吕雉
14699600000005

第5章 刘邦的家庭

这个泗水亭长刘季在刘家兄弟当中排行老四,按照“伯仲叔季”的排序,他就叫刘季了,而“刘邦”这个名字是他当了皇帝才叫起来的,取“定国安邦”之意。

刘邦虽然是无名之辈,却生了一副贵相,《史记·高祖本纪》说刘邦“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

当时的刘邦只是一个小小的泗水亭长,职务相当于现在的派出所所长,而且年龄已经四十三岁了,身边还有一个非婚生的儿子,这个孩子叫刘肥,是刘邦与他过去的情人曹氏所生。

吕雉一过门就要给人当后娘,这样的日子对于吕雉来说是很不好过的,婚后一年,吕雉生下女儿,也就是后来的鲁元公主。在刘邦四十六岁的时候,吕雉生了一个儿子,这个孩子就是后来的汉惠帝刘盈。

史书记载,吕雉嫁到刘家以后,带着两个孩子去种田,来了个老先生,向吕雉讨水喝。

吕雉不但给他水喝,还给他东西吃,这个老先生很高兴,吃饱喝足了,就开始给吕雉相面,他说:

“夫人可是个贵人之相。”

吕雉非常相信看相,赶快把儿子刘盈拉过来,叫这个老人看,老人就又说了句话:“夫人的贵相,是来自你的儿子,你儿子也是贵相。”

然后,再拉着她的女儿来看,老人说:“您的女儿也是贵相,将来也是贵不可及啊!”

那时候,吕雉就像所有的农妇一样,操持家务,田间耕作,用汗水和辛劳来维持一家人的温饱。真的不知道什么时候,命运才肯兑付给她那个贵不可及的未来。

吕雉在刘邦不得志的时候委身下嫁,这一对夫妻原本应该恩恩爱爱地过小日子,怎奈刘邦本来不是一个本分的人,又偏偏让他生在乱世,一个倒霉的事件彻底影响了他的人生轨迹。

当时刘邦的主要工作是押送役徒去骊山服劳役,而服劳役的人几乎都是有去无回。所以,很多役徒都在押送的路上纷纷逃跑,而大秦的律法又是那么的不通情理,只要有人逃跑,负责押送的责任人难辞其咎。

刘邦的工作是一个苦差,还没等走到骊山,人都跑了一半,刘邦心里很清楚,就算自己把这剩下的一半役徒押送到骊山,自己也是罪责难逃,索性不如顺水推舟,走到丰西山泽之中,他解开了所有人的绳索,放这些人去逃命。

刘邦的举动感动了役徒中的一部分人,这些人坚决地留下来,追随刘邦一起造反。

一天晚上,大家走在山路上,遇见一条大白蛇挡住了去路,那些人吓得不敢走了,刘邦抽出宝剑把白蛇给杀死了,这就是刘邦“斩白蛇起义”的传说。

第二天有人说,在刘邦斩白蛇的地方,有一老妇人哭着说,有人杀了她的儿子,她的儿子原是白帝之子,变成白蛇挡住赤帝儿子的路,被赤帝的儿子杀了。说这个事的正是吕雉的哥哥吕泽,他这样说的用意非常明显,就是要为刘邦造势,有了这个传说之后,很多人死心塌地地追随刘邦。

如果用现实主义的眼光来审视这段历史,说刘邦“斩蟒起义”,实在是一种过分的溢美之词,以刘邦当时的处境,最接近真实的一种情况,就是刘邦带领一些人隐藏在深山之中,藏在秦军永远都找不到的地方“躲猫猫”。

在吕雉生下一儿一女之后,她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刘邦毅然踏上了反抗秦朝的起义之路,吕雉心甘情愿地承担起照顾家庭的重担,在家照顾孩子,赡养老人。

作为妻子,吕雉在丈夫人生最低谷的时候,给刘邦带来最有力的支持,那时候,吕雉每天都要到山里去给刘邦送饭,据说,不管刘邦藏在什么地方,吕雉都能够准确地找到刘邦藏身之所。

别人都感到很奇怪,而吕雉却说,凡是刘邦藏身的地方,天上都有祥云围绕……这一说法无疑帮了刘邦的大忙,很多人以为刘邦是“真龙天子”,所以死心塌地地追随在刘邦左右。

现在,我们身处科学进步的今天,再来回头审视当年通过吕雉之口传播到坊间的这条消息,自然不难发现其中的蹊跷,如果刘邦的头上真的有祥云围绕,为什么别人没有看到祥云,而看到祥云的只有吕雉一人?

如果刘邦的头上并没有什么所谓的“云气”,那么吕雉又是如何准确地找到刘邦的藏身之所?也许,这就是吕雉的过人之处,她不愧是被父亲誉为“贵不可及”的智慧女性,因为她懂得如何巧妙地帮助丈夫渡过难关,夯实他的政治基础。

至于她是如何找到刘邦的藏身之地,这个问题非常简单,因为在夫妻之间,可以有一些不为外人所知的约定,只要刘邦在路上留下一些暗号,就可以让妻子轻松地找到自己的藏身之处。虽然这个说法在史料中毫无佐证,但笔者以为,这个大胆的假设,也许是最接近事实的一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