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郑成功
14699900000011

第11章 游战南国

经过郑成功的苦心经营,郑成功从南澳回来时,已有了数千人的队伍。他听说桂王已在肇庆即位,便放弃了隆武年号,改用永历记年。

郑成功命洪政和陈辉为左右先锋,杨才和张进为亲丁镇,敦泰、余宽为左右护卫镇。这年四月(公元1647年),郑成功联合郑彩、郑联兄弟,进攻海澄。清军入福建后,海澄一度成为清与残明势力争夺之地。郑军这次进攻,只攻破了九都地方,但因计划不周,而清军援兵又及时赶到而失利。洪政中流矢受重伤,监军杨潢阵亡。郑成功不得不退兵。

郑成功整顿兵马,鼓舞士气,准备再战。郑鸿逵颇为欣赏郑成功不怕挫折的勇气,但同时担心郑成功行动鲁莽,万一孤军深入,会给清军造成可乘之机,便写信给郑成功:“无论什么事情都要先稳固根本性的基础,然后才能求得稳定的发展。现在你只占据安平这个弹丸之地,又没有天险可以依靠,一旦清军攻打过来,你怎么办呢?你应该火速回军,我领军相助,我们两军合力攻下泉州,做为暂时的安身之地。然后养兵蓄锐,攻打清军之不备。”郑成功觉得叔父的话很有道理,当即回兵安平。

顺治四年(公元1647年)八月,郑成功与郑鸿逵合兵进攻泉州。清朝福州提督赵国祚驻守泉州,他认为郑成功年轻无能,不过率领一群海盗而已,一战即可将其击溃。他率领骑兵500人,步兵1500人,分两队前往桃花山迎战。一队人马从涂门出发,一队人马从东门出发,直冲郑成功营垒而来。

郑家合兵约有10000人,分别部署在桃花山下。郑成功见清兵杀来,便令洪政、陈新两员大将迎战。战斗从早晨一直打到中午,双方相互冲突相拒,未见胜负。郑鸿逵见不能立时取胜,便命林顺从旁夹攻。同时郑成功也命余宽出奇兵截杀清军。清军经不住郑氏大军的勇猛攻击,阵势大乱,郑成功乘机挥军追杀,清军大败而逃。郑军追至城下,也鸣金收兵。

郑军每次攻击泉州城,清军溜石寨参军解应龙都出兵救援,使郑军不能全力攻城。于是,郑成功决定设计除掉这个隐患。

他带着队伍来到泉州城下,命人吹号进军,猛攻泉州城。赵国祚看见城下到处都是郑军的旗帜,好像所有的队伍都在攻城,急忙呼救。解应龙果然率兵来援助。他却不知道,郑成功已派出一支部队,攻击他的溜石寨,而另派一支队伍,埋伏在解应龙所经的大路上。当解应龙走到中途时,得到快马来报,说郑军正在攻溜石寨。他急忙率军回救,路上走入郑军的埋伏圈。解应龙所率1000人被团团围住,他本人被乱军打死。溜石寨也被攻破了。

郑军声势大振。赵国祚才开始注意加强防守,不敢轻视郑军,日夜在城内巡察。

郑成功见解应龙被歼,已无后顾之忧,便亲自督阵,在泉州城四下摆好大炮,四面齐攻。命令洪政、陈新、余宽、郭泰等将,率兵架起云梯一齐登城。赵国祚千方百计防守。郑军没能打下泉州城。

清漳州守将王进,绰号“王老虎”,作战非常勇敢。听说泉州被围,他说服总兵杨佑,说明“唇亡齿寒”的道理,杨佑答应了他的要求。为了防止漳州被郑彩军队攻击,王进只带了1500人去援助泉州。

王进率骑兵500名、步兵1000名,分三队前行泉州。第一队由总领旗赵英和左哨千总杨得功会同安营游击廉郎,声言攻击安平。因为安平是郑成功的根据地,郑成功肯定会回兵救援。王进亲率一队,相机而动。第三队由右哨千总李玉和游击祁光秋作为援兵。首先派人号称是王进率大部队,会合潮州援兵数万人,抵达泉州城下,攻击郑成功部队,以解泉州之围。

郑成功与郑鸿逵商量后决定分兵回救安平,余部进攻泉州城和防范王进军队的进攻。

王进率军来到大盈,命杨得功、董之制造进攻安平的假象,自己悄悄带领骑、步兵,乘夜由冷水井出发,经何坑,前出到南安,突到泉州城下。洪政率兵出战,败下阵来。赵国祚在城墙上远远望见,知道救兵已到,便命士兵在城上四面呐喊,以造成相助之威。

郑鸿逵心虚,以为清军大队人马来到,不敢再战,急忙退回金门。郑成功正率部在王陵防守,而郑鸿逵已退,自己势孤难战,便也退回安平。

王进进入泉州城后,恐郑军知道真相后进行反攻,谢绝赵国祚的挽留,率军急忙返回漳州。

果然,郑成功侦知真象后,追悔莫及。急命几路人马截追王进部队,然而此时王进军队已过去两天了。

泉州之役郑成功虽未达到目的,但他在桃花山打得清军落花流水,在福建人民中产生巨大影响。他的声望日益提高。又有许多人投靠到郑成功手下,如原浙江巡抚卢若腾、进士叶翼云、举人陈鼎、武艺精熟的蓝登、通晓谋略的施琅及显贵等人。郑成功对他们非常尊重,待如上宾。郑成功加紧操练部队,并在安平筹集粮饷。

泉州之役也给清军很大的震动,造成了不少的困难,郑军越来越引起了清政权的重视。

顺治五年(公元1648年)闰三月,郑成功率部进攻同安。把守同安的清军将领是游击祁光秋和协防游击廉郎。二人集合步兵、骑兵和九都的乡勇,抵抗郑军,双方大战于店头山。甘辉挺身出战,清军守备王廷的坐骑失蹄被斩。清军溃退入城。夜半二更,祁、廉与知县张郊龄打开西门逃走了,第二天城中百姓开城门迎接郑军入城。郑成功发布命令,安抚百姓,不许骚扰。命叶翼云为同安知县,劝说百姓追征粮饷,以助军需;又命陈鼎为县学教谕,传告在学诸生,起义勤王。

同安被郑军败破后,清军提督赵国祚得到消息,飞报总督转题奏朝廷。皇帝下诣,派遣佟鼐、李率泰、陈锦三人督师恢复各处地方。三人便派兵攻击同安。

郑军使守同安的将领丘缙等得到清军攻击同安的报告后,马上与叶翼云、陈鼎商议防守的策略。三人商定誓死守卫同安城,同时向郑成功求援。

清军在佟鼐的率领下攻到同安。郑军出城迎战被击回城中。同安郑军便回兵城内,准备死守同安,以待郑成功大军来援。

八月十六日,清军攻破同安城,丘缙、林壮猷、金作裕在与清军巷战中力竭而死。叶翼云与陈鼎被俘,从容而死。

佟鼐收复了同安,却痛恨同安的百姓支持郑军坚决抵抗,造成清军大量伤亡,便下令尽屠城中百姓,血流沟渠,令人发指。

郑成功正在铜山整顿船只,训练士卒,忽然接到叶翼云等从同安发出的告急请援文书,便立即率大队舟师回救同安。但天不作美,这几天北风甚烈,航船难于驾驶,郑成功带兵5天才抵达金门。而这时探军来报说,同安已被攻陷,诸将战死,叶、陈不屈被杀,全城惨遭屠杀。郑成功不禁痛哭。他设坛遥祭阵亡将士和被杀的军官、百姓,三军无不为之动情感愤,发誓定报此仇。

郑军不能再北上,于是便移师于镇海、铜山一带。这年十月,永历帝诏封郑成功为威远侯,郑成功高兴地接受了封号。第二年,永历三年(公元1649年)七月,永历帝遣使再封郑成功为广平公。

几年来,郑成功以安平为据点,游战于南国,给清军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但是郑成功军队的发展,始终受到一定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