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最流行的管理智慧
14700300000040

第40章 斥责也是一种激励

松下幸之助认为,员工身上最宝贵的莫过于他们的责任心和羞耻心,在企业经营中,为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也可以适当地运用斥责的方式激励员工做出更大的业绩。因为人们普遍具有在屈辱面前不低头、不认输、不缺陷的强烈自尊心,利用这种心理,会更有效地激唤起他们放手一搏,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决心。

为了唤起员工内心的责任心和羞耻心,松下幸之助即使在人前,也会毫不客气地以如下严厉的话斥责下属:

“喂,这是干什么?把辞职书呈上来!”

“到底在搞什么?把以前的薪水还给我,全部!”

“你是罪人!该送进监狱!”

这就是松下激励部下的方式。松下认为,一次让人深记一生的痛斥,胜过无数重复的责备,只不过仍要在“理”字上详加说明。例如,曾任松下通信工业总经理的小蒲秋定在担任事业部长时,曾因为赤字问题而遭松下痛斥:“小蒲,你是罪人!囊括了天下的人才,天下的资金,却回报赤字。你真是罪人,该送进监狱!”

小蒲受此刺激,不久便使事业部扭亏为盈了。而从此以后,事业部再也见不到愤怒的松下幸之助了。

不过要让斥责发挥激励的效果,以下几个原则是管理者必须要留意的:

(1)奖赏要公开,斥责要私下。除非目的要在杀鸡儆猴,否则斥责最好还是在私下处理,因为不管对谁而言,脸面还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是在公开的场合对某人加以斥责的话,很可能会令他难堪而导致心存不满,万一发生了这种情形,其结果可能会越弄越僵,最终导致反的效果。

(2)要让被斥责的人,知道为什么被斥责。我们常听到一句话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是有道理的。因为有些当事人即使是做错了事,却不了解是什么地方出了错,如果不能让他们确切地了解问题所在,而是一味地加以斥责的话,那么这时的斥责只会增加他们心中的不满,对防止再犯错是于事无补的。

(3)要带有教育的目的。一个人做错了事理当受到斥责,可是斥责并不是目的而只是—种手段,是希望当事人得了这个教训之后不要再次犯错。所以在斥责的同时,最好能对其今后的行动加以指导。因为这个时候,当事人往往比较能够接受别人的意见,所以应好好地把握住这个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