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最美的地方
14702400000038

第38章 云冈石窟——飞翔的石雕

地理名片

在山西省大同市以西16千米处的武周山南麓,可以看到东西绵延约有1千米的大片石窟佛像,这就是著名的云冈石窟。云冈石窟代表了公元5至6世纪时中国杰出的佛教石窟艺术。

欣赏雕塑其实更多是听雕塑家的诉说,出色的雕塑家能把你带进他的世界,几笔几刀,故事就出来了。云冈石窟的故事会是什么样的?

云冈石窟开凿在武周山北崖上,始建于北魏建都平城(今大同)的时代,由佛教高僧昙曜奉旨开凿,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现存主要洞窟53个,大小造像51000多尊。

纵观云冈,在这绵延1千米的石窟中,雕像大至十几米,小至几厘米,石雕满目,蔚为壮观。他们的形态各异,神采动人。雕像或居中正坐,栩栩如生,或击鼓或敲钟,或手捧短笛或载歌载舞,或怀抱琵琶,细看还有些异国色彩。因为当时波斯人也来协助开凿云冈石窟,佛像上就留下了独特的斧痕,不过云冈石窟是石窟艺术中国化的开始,出现了中国建筑式的佛龛。

云冈石窟是按数字编号的,最为精巧的一窟是第六窟,被称做“第一伟窟”,代表了北魏石窟艺术的最高境界。走进窟门,清凉的感觉扑面而来,接着就是心灵的震撼,你的四周,整个被佛像、菩萨、罗汉、飞天、鸟兽、花卉所包围。从头顶到脚边,富丽堂皇,千姿百态,没有一处空白,不给你任何呼吸的空间。

第六窟中还有一独特之处,童心依旧的人肯定无比喜欢,这里用30多幅浮雕讲述了释迦牟尼从诞生前到鹿野苑的故事,就像连环画一般,画中小鹿们的微笑放在今天一定是世界级的卡通代表。

第五窟与第六窟是同时开凿的,两窟之间的石壁,无一寸不被雕刻,最薄的地方只有2厘米。稍一用力,就会刻穿甚至刻垮。然而古人的匠心让一切都没有发生,精美壮观的两面雕刻,就在脆弱的薄壁上站立了千年之久而且还是一步一世界,一眼一莲花。第五窟中的释迦牟尼佛高达17米,为云冈石窟中的第一大佛像。释迦牟尼佛面部轮廓清晰,白毫点朱,细眉长目,鼻准方直,双耳垂肩,身着褒衣博带,通肩袈裟,端庄、肃穆,并未给人高高在上之感,倒像一位慈祥的老者。

云冈石窟最大的洞窟为第三窟,崖面高25米,开窟面宽50米,因工程浩大,北魏一代未能完工,后室的3尊大像高约10米已属唐代作品,据专家考证,第三窟便是文献记载的“通乐寺”、“灵岩寺”,当时可居僧人达3000人。抚摸石壁,遥望对面的佛像,空旷冷清,除却了众多僧人,反而更有佛家之意,更能领会佛家之旨。

与龙门石窟相比,云冈石窟可能少了些许精致,但是那正是它的特色。好似一位行者历经了沧桑,依然没有停歇,只是暂时休息一下,来给你说说故事,不值得倾听吗?

绝美推荐

1 第一伟窟:云冈石窟最精巧的要算有“第一伟窟”之称的第六窟。走进第六窟窟门,等于走进了佛教殿堂,前后左右全被佛像、菩萨、罗汉、飞天、鸟兽、花卉所包围,千姿百态栩栩如生,令人眼花缭乱,恍入神境。

2 昙曜五窟:这是云冈开凿最早的窟群。洞窟整体呈椭圆形平面设计,内里宽敞,最引人注目的是第十六、二十窟。十六窟中一巨大佛像立于莲柱上,挺胸拔背气宇非凡,周围还筑有千尊小佛。第二十窟中,释迦佛祖安然坐落,薄唇高鼻面形丰圆,双肩宽厚神情肃穆,它被奉为云冈石窟中的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