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每天懂一点职场心理学
14707100000028

第28章 言为心声,言语推断出秉性

有道是“言为心声”,从言语中能反映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孔子这样说过:“不知言,无以知人也”,意思是说在和人相处时,如果没有听到他言谈,很难说此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但与其经过几次谈话后,通过言谈,我们就会对此人的行为、性情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杨明朋友的公司想从一家公司挖一个销售主管过来,但对方要价年薪50万。朋友不知道花这么大的代价值不值,因此犹豫不决。

一天,朋友找到杨明说:“老杨,你帮我看看,他是不是值50万的年薪。”

杨明说:“那好呀,你把他请出来,我们一起吃一顿饭就可以啦。”

“只要摸清他的底细,一顿饭没问题。”朋友爽快地答应了。

于是,朋友捎上杨明,在一家餐厅和那个主管见了面。

……

吃完饭,和那个主管道别后回到他们车上,朋友问杨明:“这个人靠谱吗?”

“不太靠谱。”杨明回答说,“在饭桌上,我问他凭什么在公司获得良好的销售业绩,他只是敷衍而过,并没有说出自己的营销方案。”

“作为一个销售精英,人家可能是不愿泄露自己的销售机密。”朋友说。

“不可能吧。”杨明说,“我问他为什么要跳槽的时候,他说和上司不合,难道也不对你说他们公司的一些机密的事吗?”

“可能是今天他酒喝多了。”朋友说,“你可是两斤白酒不醉的人呀。”

“他确实喝多了,你看他满口牢骚,还会猛说上司的坏话。”杨明说,“我很难看到这个人是个有才有德的人。”

“我再多了解了解吧。”朋友说。

后来,经朋友进一步了解,发现对方公司老总是他的姐夫,他之所以在原单位取得不错业绩,是因为姐夫的照顾所致。后来,姐姐和姐夫离婚了,缺少了姐夫的照顾,他在公司也待不下去了,所以想跳槽。

“你凭什么秒杀了这个家伙?”朋友后来问杨明。

杨明笑了笑说:“你呀,生意做得大,书读得不多。多学学心理学,你就可以从他的言行上推断他这个人了。”

俗话说,察言观色,识别一个人的关键在于听其言。因为言辞不仅反映了一个人的品格,还可以让你知道这个人的地位、性格、品质以及内心情绪。

语言的运用大致有两种,一是表情达意,二是对于内心的隐藏作用,现实中,人们言语的目的往往是二者并举。我们认识一个人,首先要分清其言语的真假,从其真话中直接去判定这个人,从其假话中能辨别其内心的真实想法,这样,就可以从语言上去考察一个人。

老子有一句名言叫:“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这是口才中的智慧,更是通过言语对于人本质的判言。在这里,我们可以理解为“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知(智)者不言,言者不(智)”。意思是聪明的人一般不随便说话,而随便言语的人大多都真知灼见。古语“知”可当“智”用,老子用“言”与“不言”给我们提供了识人依据。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稍微有些修养的中国人都深知言多必失的道理,为了明哲保身,为了少做事,少惹麻烦,知道的事也会当作不知。我们怎样判断一个人是否“言者不知”呢?清代的吴敬梓给了我们一个词语叫“夸夸其谈”。说话人把事情夸大了,添油加醋,把难的事说得很容易,这就说明他对自己所说的事了解不全面,他肯定不会掌握做好事情的关键。因此,喜欢高谈阔论的人往往是无知的,更有浮夸的本性。

老子用最简单的语言教给我们如何在职场中识人,让我们找到为人实在而又有真实水平的高素质人才。

某公司决定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业务管理人员。招聘广告登出以后,应聘人数竟高达几百人。经过几道复试之后,最后筛选出15人。这15个应聘者个个都很出色,每个人的文笔都很出众,口才也非常好,可以说是有问必答、对答如流、滔滔不绝,真的很难分出个高低上下。人事主管一时之间也不知所措了,因为他觉得每个人都难以割舍,但15个人不能都留下啊,到底选谁呢?最后,人事主管决定通过酒宴对应聘者再次进行筛选,从而确定最终的人选。

宴会中,气氛非常热烈。人事主管也请来了公司各个部门的领导,他们坐在应聘者中间,相互敬酒、交谈,你来我往,笑声不断。

15个应聘者中大多数都自我感觉良好,业务水平也确实高人一筹,面试的时候,这些人表现得近乎完美。他们中有人出言不凡:“主管,你们只要选我,我能在两年之内赚几百万。”这种把赚钱挂在嘴边的人看似有胆有识,其实言过其实,给人以一种夸夸其谈的感觉——这种人所不知的是,业绩不是来自个人的保证,而是很多因素决定的。

他们中也有人则摆出了一副破釜沉舟的架势:“我这次来应聘是势在必得的,我已经下了很大的决心,我已经把原来的工作给辞了,因为我坚信,凭我的水平,你们一定会录用我的……”这种思维也太过于偏激了——这种人所不知的是,个人的条件只是做好业务的一个方面,自身以外的条件更为关键。

这些人谈得很多,而正是他们的谈话暴露了他们的无所知:从事外贸这一行业的人往往需要刚柔并济,思维要多元化,有时要刚,察言观色,当机立断;有时也要柔,以柔克刚,以屈求伸。

人事主管办的这次酒宴真可谓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其目的是想通过言谈决定人选的取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