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一口气读懂道教的故事
14710800000106

第106章 悬壶济世,广行善举

任何一门宗教都有其信仰与教义,这是我们的共识。在道教的发展壮大过程中,道教的“长生久视”等主张为道教发展信徒在思想上形成了统一的根基,然而道教“治病救人,借医弘道”的宣教方法才真正让广大信徒得到了真实的认识与实惠,尤其在西医还未出现的那些年代,借医弘道,广收信徒,甚至可以说为道教的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例如,道教灵宝派崇奉葛洪为祖师爷。据史书记载,在东晋升平年间,葛洪游遍灵山,先择麒麟峰结庐传道,因水源不足,后择葛仙峰为址,结庐传道,推阐仙道。师从葛洪的历代弟子,均以葛洪之神仙导养之法修炼、兼演练医术,为附近乡民治病。之后,葛洪弟子于灵山各处普建道观,收徒传道,灵宝派道教盛极一时……

历代许多著名高道,同时也是有名的医药学家、养生家。东汉汝南人费长房遇到一个“悬壶济世”的老翁的指点,能医治百病,驱使鬼神,有时能一日之内出现在千里以外的好几个地方。

东晋葛洪是一个道教理论家、医学家。他撰有医学著作《玉函方》一百卷,《肘后备急方》三卷,其中有治天花的世界最早记载。《抱朴子》分内外篇,内篇讲神仙方药,养生延年。葛洪的炼丹理论集魏晋炼丹之大成,是研究我国古代炼丹术的重要文献。东晋南海太守鲍靓的女儿鲍姑,是葛洪的妻子,葛洪善针灸,鲍姑长在一个高道们互相研究医学的环境中,耳濡目染,也学到了不少方术、医术和针灸术,成为葛洪的得力助手。葛洪仙逝后,她带着徒弟黄初平回到广州越岗院,为群众治病。院内有井称“鲍姑井”,西侧建有“鲍姑祠”。南北朝的陶弘景也是一个有名的医药学家,撰有《本草集成》、《药总决》、《肘后百一方》、《效验方》等专著。唐朝的轩辕集在岭南的罗浮山,经常用草药为村民治病,手到病除,为宣宗皇帝变出了柑和荔枝树,著有《太霞玉书》十二篇。八仙中的铁拐李在民间传说中,是狗皮膏药的祖师。唐代著名高道孙思邈,也是一个有名的医学家、养生家,至今在医药史上仍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他一生精研医药养生学,以享寿142岁的高龄为后人所景仰。一生著述甚丰,著有《摄生论》、《摄养枕中方》、《有神炼气铭》、《千金要方》、《千金翼方》,被后人尊为“药王”。

道教神仙系统既有各派的重要祖师,也有自由自在的“散仙”,唐末外丹由盛转衰,内丹术兴起及“神仙亦人”观念使得神仙观念变得世俗化、人性化、平民化。这些和光同尘、与世推移的平民仙人不再与世隔绝,更不去趋炎附势,经常扮演身处社会底层、贫寒拮据、卑微低贱的角色。其中卖药仙人大量出现,救人于水火的灵丹妙药也会在关键时刻出现,而且卖药人又往往不取分文,乐善好施,深受普通民众的欢迎。这些平民仙人治病救人的故事在许多传记、故事、小说中都有生动的记载。

在医药很不发达的古代,道医们勇于探索,悬壶济世,身体力行,对广大人民的健康作出了极大的贡献。闻名世界的英国科学家李约瑟说:“道教思想从一开始就有长生不死的概念,而世界上其他国家没有这方面的例子,这种不死思想,对科学具有难以估计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