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一口气读懂道教的故事
14710800000131

第131章 价值观念,无为而无不为

现实生活中,道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无处不在,我们不难发现道教的影子。

1.宇宙观:天人感应

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后被道教继承并加以渲染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宇宙生成说,自古以来就成为中国绝大多数人所持有和公认的宇宙观。道教和儒家思想共同推崇和倡导的“天人感应”说,至今在许多中国人心目中依然存在,人们总是喜欢把自然界或宇宙间天体的变异同人类社会发生的某些现象加以联系,预测可能对自己生活的影响。例如,认为天体星辰的陨落可能预示人间某位重要人物即将诞生或去世,重大的自然灾害或怪异现象出现可能就是人世间即将发生巨大变迁的预兆等。

2.价值观:无为而无不为

道教从其信仰追求提出的为人处事道理,如“无为而无不为”、“追求清静”、“顺其自然”,以及崇尚“寡欲、俭、让、慈、和”等品格,也是自古以来成为中国人伦理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们所肯定、所赞许和追求。道教向往神仙世界却又重视现实生活的宗教思想,对于中国人的审美观起着重要的作用,道教宣扬的“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倡导“独善其身”,追求“返朴归真”和个性与顺应自然的统一,以及认为形式只是一种启示、一种象征,但无不表达一定的原则,反映一定的人格等观念,已经深深地扎根于中国许多知识分子的心中,成为他们观察事物和自我修养的一种标准。这些源于道教思想的理念,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对中国人产生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人们的心目中积淀,早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文化认同和共同的一种心理特征。

当然,生活中道教的影子不仅仅在上述两个方面,其他还有审美观、文化艺术、医学养生等方面。例如审美讲究“和谐”,建筑艺术中随处可见的“四神兽、玄关”,美术作品的“山清水秀、仙风道骨”,医学养生中的“阴阳平和”……凡此种种,不胜枚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