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一口气读懂道教的故事
14710800000040

第40章 文昌帝君保显贵

文昌帝君,民间称之为“文曲星”。“文昌宫”本是中国古天文学对“北斗星”之上的六颗星辰的合称,并被古代星象家们解释为可以给人们带来显贵地位的吉星,因而也就成为人们普遍信仰的一位星神。道教沿袭了这一对星辰神的崇拜,认为“文昌星君”主宰着人间功名利禄,可以决定人的仕途和地位的升迁。

公元6世纪以后,中国封建王朝以“科举”选拔人才,科举成为知识分子走向仕途的主要途径,对“文昌星君”的崇拜逐渐兴盛,“文昌星君”成为中国知识分子升学、官场升迁的主要保护神,并被历代帝王封为“文昌帝君”。16世纪后,供奉“文昌帝君”的宫观遍布全国。

传说,“文昌帝君”名叫张亚子,是晋代四川省梓潼县一个孝子,为晋王朝的一位官吏,后战死沙场,人们为了纪念他修建了“亚子祠”,奉为当地的神明。由此,张亚子就成为“文昌帝君”的化身,四川梓潼县的“亚子祠”也逐年扩建升格,更名为“文昌宫”,成为全国各地数百处供奉“文昌帝君”宫观的“祖庙”。在道教宫观中,“文昌帝君”的形象与帝王无异,骑一头白色驴子,常有两个童子相伴,一个名叫“天聋”,一个名叫“地哑”。这是因为“文昌帝君”所主宰的人们仕途升迁大事,属于高度机密事项,“天聋”、“地哑”寓意“言者不能知,知者不能言”,同时也表明任何人都不可能从两个童子那里探听到任何消息。

民间有关张亚子的传说也有很多:

唐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逃到蜀地,途经七曲山留宿,举行隆重祭祀。据说,唐玄宗曾梦见张亚子显灵,说玄宗不久将做太上皇。现七曲山尚有唐玄宗“应梦仙台”遗迹。后来,唐僖宗因避黄巢起义也到蜀地,经过七曲山,也亲自祭祀张亚子,并将自己的佩剑解下来相赠。就这样,由于唐朝帝王的推崇,张亚子的影响迅速扩大,逐渐由地方神演变为全国性的大神。

宋朝时期,张亚子庙宇已遍见各地,其显灵之事越传越神。陆游《老学庵笔记》说,李知几少时,祈梦于梓潼神。是夕,梦至成都天宁观,有道士指织女支机石曰:“以是为名字,则即第矣!”李遂改名石,字知几,后来果然省试及第。

宋《铁围山丛谈》则说,长安西去蜀道有梓潼神祠,向来号称灵异。士大夫经过梓潼祠,如果有风雨相送,必官至宰相;进士经过梓潼祠,得风雨相送,必中状元。相传自古以来没有一个不灵验的。这些传说,使得梓潼成为主宰功名利禄的神灵。从此,梓潼神成为士人所崇拜。从宋至清,梓潼文昌神屡屡受封,香火旺盛。

士人渴望功名利禄,每年农历正月初三文昌帝君诞辰,士人必到当地文昌宫拜祭文昌帝君,秉烛焚香,献上祭品,祈求文昌帝君保佑科举应试顺利,赐给功名利禄。闽东等地旧时在农历七月初七拜祭禄神,拜祭完毕,还要玩一种叫“取功名”的游戏,以祈禄神赐给好运。

在民俗年画中,还有用鹿来代替禄神,其吉祥色彩则更为浓厚。鹿本来就是一种可爱的动物,身上有奇妙的斑纹,头上有美丽的枝角,其作为吉祥物由来已久。鹿最早被认为是一种仁兽。传说当君王施行仁政、天下太平之时,就会有瑶光生成的散发着五色光辉的鹿出现,这种鹿称为天鹿,包含天降祥的意思。还有一种世所罕见的白鹿,则是长寿的象征。白鹿能活到千岁以上,白鹿是由普通鹿变化而来的,五百岁的鹿便开始变白。科举考试产生后,鹿又农渐具有功名利禄的象征意义,成为禄神的象征。在民俗年画中,鹿有时是着官袍禄神的坐骑,或者是一官人模样的人所抚摸的对象,以突出“进禄”及官运通达的主题。

另外,主管功名利禄的神灵,除了文昌帝君梓潼神而外,还有“魁星”。魁星本是北斗星斗部四星的总称。魁为第一的意思,士人科试都想得第一,因而崇拜魁星。士人拜祭魁星,都含有祈望高中的意思。但科举考试不可能人人都考第一,故而魁星的适用范围没有文昌星君那么大,影响也就小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