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一口气读懂道教的故事
14710800000046

第46章 善心济世

黄大仙是沿海地方神祗,香火兴旺,源远流长。他擅长炼丹和医术,赠医施药、普济劝善,为世人敬仰,因此民间素有祀奉黄大仙的习俗。道教经典《道藏》及许多文献典籍中都记载了其仙迹,古代多位帝王对其恩褒有加,历代众多文人雅士,如李白、苏轼等更以诗画对其进行了讴歌颂扬。

据明朝万历年间的《金华府志》记载:黄大仙本名黄初平,生于东晋时期,浙江金华兰溪人,是一位海内外信徒甚众的得道大仙。十五岁上山牧羊时遇道士葛洪,葛洪见初平有异相,遂引至金华赤松山修炼四十年。后来叱石成羊,飞升为仙,其尊道贵德、济世度人的思想和惩恶扬善、济困扶贫的精神对世人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再后来,黄大仙文化传来广州,又传来了香港……现今香港黄大仙区是以本区著名的黄大仙祠命名,位于九龙半岛的东北面。黄大仙庙是香港香火最旺的地方,创立于公元1921年,经过数十年的悉心经营,是一座宏伟的中国式道教寺庙。据说黄大仙奉玉帝旨意,尘凡布教,在广东番禺的一个扶乩活动中显灵,自道身世,劝人向善,引来不少信众,赤松黄大仙之名因而得以显扬。由于黄大仙十分灵验,加上当时广东的疫病蔓延,求医问方的善信就愈来愈多。黄大仙降乩用的灵签和药签一直沿用至今,在香港十分普及。

黄大仙信仰核心是:普济劝善。据说黄大仙能“有求必应”,因而深受善信的崇祀。黄大仙的“有求必应”,必须要符合“普济劝善”的原则,“劝善”是黄大仙“显灵”的最终目的,也是黄大仙信仰的宗旨。

在描述黄大仙的故事中,最耳熟能详的是《叱石成羊》、《二仙造桥》等故事。除此之外,关于黄大仙的传说还有济世治病、种粮开泉等内容,2008年,黄大仙传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有关黄大仙的身世,也有这样的传说:黄大仙本是玉皇大帝宫前的金龟,经过多年的修行,已得到了宇宙灵气,法术高强,有一天,金龟看到凡间大片土地,潇河无水,田稻被晒得如同干草,老百姓干渴得舌燥唇焦。金龟心肠十分善良,就把天河的水偷偷往下界喷洒,大降阵雨,老百姓都高兴得手舞足蹈,巡守天河的水神向玉帝禀报了金龟私自偷降雨人间的事。玉帝大怒,斥责金龟擅自动用天河水,犯了“天条”,于是罚他下凡人间为人,指派天庭侍卫押金龟到人间投胎,这位天庭侍卫官十分同情金龟被贬罚,很想择一户高贵人家让金龟投胎,召来几位城隍和土地夜询问,可是有一户人家,几代穷苦,家中妻子正好怀胎就要临盆之时,金龟立即表示愿意去这户人家投胎,就在一个山麓下留下原身,灵魂跟随土地爷飞去黄盆村……霎时,产妇户中金光四射,红光江满屋,产妇觉得腹内一阵转机,婴儿就产生了。这家人姓黄,三年之前得了长子,取外“初起”,意思是希望从儿子这一代起,能摆脱贫困厄运。现在次子出生时,出现金光、红光,不知道是什么古怪,他希望次子能平安地成长,就取名为“初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