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一口气读懂道教的故事
14710800000051

第51章 出身尊贵

土地爷,又称土地、土地神、土地公公,是《西游记》、《宝莲灯》中的重要人物。传说中掌管一方土地的神仙,住在地下,是神仙中级别最低的。

俗话说“别拿土地爷不当神仙”。别看土地爷在道教神系中地位较低,但在民间信仰极为普遍,他是民间信仰中的地方保护神,流行于全国各地。旧时凡有人群居住的地方就有祀奉土地神的现象存在。在中国大地上,几乎到处可见石砌的、木建的小土地庙,里面供奉着“衣着朴实,慈祥可亲”土地公、土地婆,香火还挺旺。

乡下人离不了土地,所以善待土地。乡下人几乎每户都供奉土地神。他们贴张画像或红纸,捏个泥塑或雕块石头,好点的家庭摆张方案,就变成了上供品、烧高香、拜土地神的地儿,是土地神的地盘了。

除了在家里,村中的路旁、庙宇边上、百年古榕下,都置有土地神塑身,或大或小,不一而定。村民眼里,那位满头白发,连眉毛胡子也一齐花白飘逸的、身体矮胖的、面带微笑的、和蔼可亲的、善良的老人,就是土地公了,与动画片里的差不多模样。

乡下人对土地很是敬畏的,这不仅是逢年过节对家里、路边、庙宇旁土地塑身供奉乞拜,更多时候是对动触土地的行礼,如建房葬祖、挖井开塘、或出行或嫁娶或做生意,都要细致地看看日子,或请高明先生择个黄道吉时,在要动土动工的地方,双手合十,烧几柱香,念叨几遍土地神,告诉土地老爷自己姓甚名谁,家住何方,要做什么事,祈求土地老爷的准许与保佑,望能平安顺利,吉祥如意。乡亲们知道,大家都生活在土地上,没有谁能在空中飞,一切都是土地恩赐,不求土地还能求谁。

在江西萍乡一带,农历岁首要举行参拜土地神的庆贺活动。这天黄昏,锣鼓喧腾,爆竹声声,一人假装成土地神,按上线胡须,翻穿皮马褂,左手持杖,右手执扇,摇头摆尾,自乐自赞说:“土地神,土地神,土地原来天上人。”这句话道出了土地神的“家底”。

土地神的前身是社神。社神可不像土地神这样官微言轻,而是地位显赫,在神界是数一数二的大神。社神源于远古时期人们对土地的崇拜。土地为人类提供了活动场所,土地生长的万物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故人类感激它、崇拜它。对社神的祭祀,早在《诗经》中就有记载。《礼记·郊特牲》中说:“社,所以神地之道也,地载万物,天垂象,取财于地,取法于天,是以尊天而亲地也。”为什么要祭祀社神?《孝经·援神契》中说得更清楚:“社者,五土之总神。土地广博不可遍敬,故封土为社而祀之,以报功也。”祭天与祭社(地)是古代两项最重要、最隆重的祭祀活动,可见社神的地位非同小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