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一口气读懂道教的故事
14710800000065

第65章 南华真人庄子

道教把得道成仙后的高人称为真人或者真仙。庄子称老君为“博大真人”;唐玄宗称庄子为“南华真人”,称文子为“通玄真人”,称列子为“冲虚真人”,称庚桑子为“洞虚真人”;宋代道士张伯端被称为“紫阳真人”;元太祖封丘处机为“长春真人”。

道教作为一个多神教,相信万物有灵,甚至人体的各种器官都有神灵。出家道士下穿布鞋白袜,上着青蓝道袍,满发大领是继承了大汉民族汉唐之遗风,在外表上往往是美髯飘飘,盘腿而坐,精彩论道,其神采飘逸,气度不凡,有神仙的风度气概。因而有“仙风道骨”一说,其寓意多指道教真人的豁达、深邃、平淡见奇、济世救人等内在的道长品质。

庄子是我国先秦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是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

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庄子认为,人生寿夭贫富、穷达得失的差别,都是自然命运的安排,人对此是不能有所作为的。他的妻子去世时,庄子不仅没有悲伤,反而“鼓盆而歌”。前去吊唁的惠施感到很奇怪。庄子对他说,人本来没有形体生命,后来因气的变化而有了生命,又因气的变化而死去,就像春夏秋冬四时运转一样自然。死去的人已安然寝息于大自然中,活人却为之嗷嗷痛哭,这是不通乎命运啊!庄子向往那种能达到忘却是非,挣脱名利枷锁,不受任何世俗牵累,精神自由快乐的人生境界。

由于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道家思想,后来的道家把老子与庄子并称“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在道教中,庄子被奉为真人,他写的《庄子》也被奉为道教经典。到了唐天宝六年(747年),庄子被诏封为“南华真人”,《庄子》诏号为《南华真经》。

又一次,楚威王听说庄子才识渊博,有意拜他为相,专门派使者带上丰厚的钱财去聘请他。庄子见后哈哈大笑,对使者说:“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已经死了3000年,楚王仍然将其包好藏在庙堂之上。你说,是作个死龟,留下骨架让人供奉好呢,还是活着隐居于污泥之中好呢?”使者说:“那当然是活着好啦。”庄子说:“那么你可以回去禀告楚王,我宁可做隐于污泥中的乌龟。”后来楚王再次派使者带着重金劝说庄子出来做官。庄子对使者说:“楚王带来的重金确实很诱人,许给我的官位也很尊贵。但是你见过太庙里的祭品牛吗?它活着的时候身披彩绸、吃上好的饲料,而一旦进了太庙,就想离开做个普通的牛,能办得到吗?”又一次拒绝了楚王的聘请。

庄子不仅视权贵如粪土,而且极度厌恶那种有权力欲的人。他和名辩家惠施是好朋友,当惠施在大梁为相时,庄子前去拜访他。然而事前惠施听人说,庄子是冲着他的相位来的,十分担心庄子有取而代之的意思,因此派人在国中整整搜查了三天三夜,想捉拿庄子。看到惠施这副势利相,庄子真是又好气又好笑。便向惠施讲了一个故事:一种名叫宛雏的南方鸟,从南海出发飞往北海,一路上非梧桐不栖,非练实不食,非甘泉不饮。鹞鹰得到一只腐烂的死鼠,十分得意,正要享用时,宛雏从它的头上飞过。鹞鹰以为宛雏要与自己争食,惊恐地“哎呀”了一声,紧紧地把死鼠捂住。其实,宛雏之志岂在死鼠呢。在这个故事里,庄子用宛雏表示自己的高洁,以鹞鹰比喻惠施担心自己的相位。

一次,庄子和惠施一起观鱼。庄子说:“你看那些水中的鱼游得多快乐啊!”惠施说:“你又不是鱼,你怎么会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反驳他说:“你又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鱼的快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