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一口气读懂道教的故事
14710800000007

第7章 先天真圣,三清道祖

1.元始天尊

元始天尊即盘古,道教第一尊神,是道教“三清道祖”之一。

关于元始天尊的名称,《历代神仙通鉴》说:“元者,本也。始者,初也,先天之气也。”认为元始是最初的本源,为一切神仙之上,故称“天尊”。

据《神仙通鉴》记载,元始天尊“顶负圆光,身披七十二色”,故供奉在道教三清大殿中的元始天尊,一般都头罩神光,手执红色丹丸,或者左手虚拈,右手虚捧,象征“天地未形,混沌未开,万物未生”时的“无极状态”和“混沌之时,阴阳未判”的第一大世纪,故以阳生阴降的冬至日为元始天尊的圣诞。长期以来,元始天尊受到了上至帝王圣贤,下至民间善男信女的虔诚崇拜。

在中国道教史上,元始天尊的地位虽然高,但出现却比太上老君要晚。事实上,在道教形成初期并无“元始天尊”的说法。最早出现“元始”之名的是晋葛洪《枕中书》记载:混沌未开之前,有天地之精,号“元始天王”,游于其中。后二仪化分,元始天王居天之中心,仰吸天气,俯饮地泉。又经数劫,与“太元玉女”通气结精,生天皇西王母,天皇生地皇,地皇生人皇,其后庖羲,神农皆后人也。

根据道经的描述,元始天尊禀自然之气,他的本体常存不灭。每当新的天地形成时,元始天尊就会降临人世间,传授秘道,开劫度人。所度者都是天仙上品,包括太上老君、天真皇人、五方天帝等神仙。元始天尊位居三十六天的最上层——“大罗天”中,所居仙府称为“玄都玉京”。玉京之中,黄金铺地,玉石为阶,宫中有七宝、珍玉,仙王、仙公、仙卿、仙伯、仙大夫等居于中央和两旁的仙殿。

纵观元始天尊的演变过程,可以发现“元始”一词原是道家世界本源的哲学用语,后来被道教加以神化,逐渐演变成道教的最高尊神,居于三清之首。从历史角度上考察,这与道家演变成道教的历史完全相吻合。

2.道德天尊

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居“三清尊神”的第三位,是道教初期崇奉的至高神。原为春秋时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

东汉明帝时(58~88年),益州太守王阜作《老子圣母碑》云:“老子者,道也。乃生于无形之先,起于太初之前,行于太素之元,浮游六虚,出入幽冥,观混合之未别,窥浊清之未分。”将老子神化为先天地之神物,并与“道”相等同。

顺帝时(126~144年)张道陵在巴蜀鹤鸣山创立五斗米道,即奉老子为教主。据传张道陵在传教布道时作的《老子想尔注》称:“一者道也……一在天地外,人在天地间,但往来人身中耳……一散形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常治昆仑,或言虚无,或言自然,或言无名,皆同一耳。”首次在道书中出现了太上老君的名号。

至魏晋南北朝,太上老君之名益显。据道书称,太上老君曾遣使显灵,北周武帝即下诏曰:“至道弘深,混成无际,体包空有,理极幽玄……”说明当时已经开始利用太上老君干预朝政了。

至唐,太上老君之威灵更盛。他不仅被奉为李唐王朝的始祖,帮助唐高祖李渊平定天下。据称当武则天篡夺李唐王朝后,太上老君又显灵降世,谓“武后不可革命”,“不得辄立异姓……武后亦终惧此言,不敢立武三思”。因此,天宝年间,玄宗最后为他上“大圣祖高上金阙玄元天皇大帝”尊号。

3.灵宝天尊

道教宫观里的三清殿中,灵宝天尊即通天教主常以手持太极图或玉如意之像,居元始天尊左侧位。灵宝天尊之神诞日为夏至日,约在农历五月中。民间于夏至日之供奉常以灵宝天尊为主神。

道经说灵宝天尊是在宇宙未形成之前,从混沌状态产生的元气所化生。他也住在上清境的玄都玉京仙府,有金童、玉女各侍卫,万神朝拜,超度之人不计其数。有三十六变七十二化,人们随时随地都可以见到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