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华千年文萃:诗苑
14710900000012

第12章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

[赏析]

本诗题下有原注云:“此地即谢尚闻袁宏咏史处。”这便为我们理解诗的内容提供了重要依据。

谢尚身为镇西将军,一代名臣,却能赏识文学之士,不拘一格地提拔寒酸的士子。这件历史往事表现出一种令人向往追慕的美好的人际关系。即不因贵贱而妨碍心灵的沟通,共同的识见才华可以打破身分地位的壁障。这对于当时怀抱利器而不为世所用、无人赏识提拔的诗人李白来说又是具有多么大的吸引力啊!他真希望在现实生活中再出现一位像谢尚那样具有眼力和魄力的人物,所以触景感怀生情,唱出这篇激动人心的诗章。

诗前半首重在怀古,后半首重在伤今。首联点明时地,渲染环境气氛。寥廓空明的天宇和浩渺苍茫的西江在夜色中融为一体。二联写望月怀古,揭示主题。同是牛渚之地,同样是这轮明月之下,袁宏吟诵自己作的咏史诗由于遇到谢尚而时来运转,而自己却正在背运之时。时、地、情景的完全巧合触开诗人感情的闸门。故吟出“空忆谢将军”这一充满幽怨感喟的诗句。“空”字的情感开启下四句,并贯穿全篇。大有一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情味。生不逢时,人生苦短的人类最普遍的感伤内容完全溶进这一字之中。

后半首重在伤今,“余亦能高咏”是诗人的自负之语。自己虽然才高八斗,但知音难觅,与袁宏相比又是何等的不幸。“不可闻”回应前联的“空忆”,加重了世无知音的沉重感。末联宕开写景,想象明朝离去时的情景,用寂寥凄清的秋声秋色烘托怅惘落寞的情怀。

本诗“无一句属对,而调无一字不律”(王琦注引赵宦光评)。自然流利,颇能表现诗人飘逸不群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