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华千年文萃:诗苑
14710900000013

第13章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赏析]

相传李白登黄鹤楼时看到崔颢所题的《黄鹤楼》诗,很是钦佩,并欲与之较胜负。先作《鹦鹉洲》一诗,自己也感到不如崔诗,于是又写此诗,差足相当。《苕溪渔隐丛话》、《唐诗纪事》等都有此类记载。关于此说是否可靠,人们评说不一。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即这首诗肯定受了崔颢《黄鹤楼》诗的影响,两诗确实极为相似。关于二诗之优劣,前人评说不一。余以为方回《瀛奎律髓》所云较公允:“格律气势,未易甲乙。”

本诗首联写凤凰台的传说,14字中连用三个凤字,却不嫌重复,音节流转明快,和谐优美。两句诗的内容与崔颢《黄鹤楼》诗的前四句相等。颔联就“凤去台空”进行发挥。六朝时的繁华显赫并未留下什么有价值的东西,一切都已成为历史的陈迹。颈联从历史回到现实,描绘眼前之景色。陆游《入蜀记》云:“三山,自石头及凤凰山望之,杳杳有无中耳。及过其下,距金陵才五十余里。”这段话正好说明“三山半落青天外”的意境。这两句诗气象壮丽,生动逼真,对仗工整,诚为佳句。

尾联用比兴手法暗示出皇帝已被佞幸小人所包围,自己报国无门,忧愤苦闷的心情。“不见长安”暗点诗题中的“登”字,使全篇意义浑然一体。王夫之说:“太白诗是通首混收。”(《唐诗评选》)确是知言。仔细体味,李白之愁是忠君忧国之愁,崔颢之愁是思乡之愁。相比之下,李白愁的内容更深沉更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