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华千年文萃:诗苑
14710900000127

第127章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赏析]

此诗是表达诗人的乡思之愁,全诗抒情重心在二句的“客愁新”三字。由于天近黄昏,此时最易惹动游子的思乡情绪,故诗人以一个“新”字写愁绪之陡生。“新”字在诗中可解为“新生出”、“突然生出”。并不是诗人原本无愁可言,只是由于外界环境的变化,即“泊烟渚”之后,才使诗人体悟到在这里栖息住下,该是多么孤独凄清,这哪能像居住在亲人身边那样充满温暖呀,因此这早就压抑在心头的愁绪就爆发出来了。后两句写景均是由“客愁新”三字生发出来,均为涂抹上诗人主观感情色彩的景物描写,这一点却为许多注家、评家所忽视。如诗人沈德潜《唐诗别裁》卷九谓:“下半写景而客愁自见”,虽明言景中有情,但又缺乏具体分析。现代的注本有的说:“无际的原野,一眼望去,天与地接,地与树平,故曰‘天低树’”。有的说:“山野空旷,云天似乎比树还低”,“举目远望,无限空阔,天空低垂,气氛孤寂”。为什么会有这种天使树低的感觉,就在于“野旷”。大家都有这样的生活经验,在窄狭的为高耸之楼群所包围的小院落中,不太高大的树木,会显得相当雄伟峻拔,这是因为上下天地过于逼仄的原因。同样的理由,由于天地开阔,无论是在草原上还是旷野中,纵使是长得异常高大的树木,由于它的背景是如此宽广无垠,因而往往被反衬得特别矮小,好似被天地压扁了似的,这就是“天低树”三字的意境。而前面几种对“天低树”的解析,只把“低”说成“低于”,从中很难体味出有什么感情寄托。至于末句,那是很容易说清楚的。“江清月近人”是谓由于江水净洁,故水中的月亮倒影便显得又大又圆,人在船上看它,只觉得它似乎离人尤近。诗人在此句中同样也赋予深厚的情感,即以月之近人写它的灵性。它似乎很懂得诗人的乡愁不可释,乡思不可绝,故欲近前来为之劝慰,为之解脱,这便是“月近人”三字的意蕴。如此说来,本诗后两句并非纯为写景,而是渗透着诗人强烈感情色彩的景语,为景中含情的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