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华千年文萃:诗苑
14710900000134

第134章 早寒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赏析]

若要深刻理解本诗的意蕴,关键在于了解作者当时的处境和尾联用典的深意。孟浩然40岁进京,应举落第。回乡后心情抑郁,次年便漫游吴越以抒忧愤。欲官不能,欲隐不甘,在人生歧路上徘徊,这便是作者当时的心境。

“迷津”之间活用孔子使子路问津的典故。从长沮、桀溺所谈的大道理来看,这两个人确是隐士。孔子则是积极想要从政的人,在人生道路上恰是两种对立的类型。子路所问本是现实生活中的渡口,而长沮、桀溺并未从正面回答,却嘲讽孔子到处周游,栖栖惶惶以求仕进的行为。显然,回答问题的角度已经变了,“渡口”的意义已经虚化,他们所说的乃是人生道路的迷失。孔子完全心领神会,所以发了一番慨叹。孟浩然也正处在归隐与求仕的矛盾中,徘徊彷徨于歧路,内心十分迷惘苦闷。他尚在进行激烈的思想斗争,末联仿佛在自问自答,最后还是没有明确的答案。“平海夕漫漫”的景色烘托出作者的迷惘茫然的心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