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华千年文萃:诗苑
14710900000135

第135章 秋登兰山寄张五

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赏析]

这是一首登高咏怀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一片深情。

全诗发端即缘物起兴,用萦绕山峦的悠悠白云衬托隐者(诗人自己)超然物外、怡然自得的情怀。接着笔峰一转,由相望引出登高,又由心逐飞雁引出绵绵情思,表达诗人“怡悦”之中犹有淡愁——对友人热切的盼望和不尽的思念,而且一颗翼动的心也早已追随飞雁到了友人的身边。然而无论诗人如何驰目远望都无法看到友人的身影,就连那鸿雁亦消失得无影无踪。诗人方欲收敛情思,夕阳已经沉沉坠去,不禁顿时生发出一种孤独无慰的愁绪。好在时值清秋,天高气爽,忧愁未泯,兴致又生。放眼远眺,只见天边树木,矮小如荠;下临江畔,又见精巧的小岛,宛如一轮弯月。还有那归村的人们,缓缓走过沙滩,歇息于码头上。这是一幅多么淡雅、悠闲、和谐的残阳夕照图呀。但在闲适之中,是否还隐含着诗人一种无以言表的淡淡忧愁呢?最后,诗人由衷期盼“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又有如淙淙流淌的泉水,突然卷起一阵浪花,给那和缓的旋律增加了不尽的蕴味。

这首诗最大的风格特点就是清淡。无论是飘浮的朵朵白云,还是怡悦的隐居生活;抑或是渡头村民、天边树木、如月江洲,都不用浓重的笔墨渲染,倒好像是一幅完全用白描手法勾勒出来的以山头伫望为中心、蓝天飞雁和远树江洲为背景的登高暮望图。令人读后,如品清茗,淡香满口,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