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华千年文萃:诗苑
14710900000136

第136章 夏日南亭怀辛大

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终宵劳梦想。

[赏析]

这首诗在夏日纳凉的描绘中,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沉思念。

前两句“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即景入诗,点明时间:夏日的傍晚,夕阳沉去,晚霞尽失;皓月东升,辉映池塘。山林中的景色,朦胧而恬淡,凉爽而清幽,静谧而安宁。诗人以“忽”写日落,用“渐”表月升,下语极有分寸,不仅在一快一慢的叙述中准确描述出诗人兴趣的浓厚与感受的细腻,而且巧妙烘托出所居环境的优美。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则用行动描写揭示诗人的悠闲与自得。“散发”表明盛夏季节,诗人因天气炎热尽开亭窗,散发而卧,任晚风吹拂,明月朗照。就在作者心清气爽之时,“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清风徐来,荷动香飘,馨气萦室;竹叶青青,露珠晶莹,滴入池中,叮叮作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是由景入情之语。在清风拂面、芳香扑鼻、滴露悦耳的清幽环境里,诗人的心情也在恬淡平和之中萌发出操琴弹奏的兴致。然而琴尚未取,怅意已生,因为此时此地知音实在难觅。结尾两句:“感此怀故人,终宵劳梦想”是点睛之笔。不难想见,诗人是多么渴望友人来到身边,携手促膝,纵情畅谈呀!然而,他越是怀念故人,越是梦绕魂牵,愁意越是难以排遣。这就把他对友人的一片深情表达得淋漓尽致了。

这首诗,引景入诗,寄情于景,把对友人的真挚思念寄寓在日落月升、池映亭台、风送荷香、竹露滴响的优美环境之中。诗人让一片深情自然生发,渐入佳境,从而把他对友人的一番厚意表达得十分浓重而深远,令人钦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