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华千年文萃:诗苑
14710900000149

第149章 溪居

柳宗元

久为簪组束,幸此南夷谪。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赏析]

这首诗作于诗人谪居永州之时。据诗人自述,元和五年(810),诗人曾在零陵(今属湖南)西南发现了冉溪,因喜其秀丽风景,便迁居之,又改溪名为“愚溪”,并作著名的《八愚诗》与《愚溪诗序》。

诗以抒怀写起,看似旷达超迈,实则饱含不尽幽情。诗人妙著一“累”,其为官之艰,因官遭贬的不平之气溢于笔端。巧著一“幸”,其感受朝政黑暗的余悸犹在,内心孤独委屈尚存。可见诗人立志的高远,以及诗句蕴意的丰厚。当诗人发出一阵痛苦的微笑之后,便深深感叹遭弃置难重用的凄凉境遇了。“闲依”和“偶似”对映得十分高妙。由于投闲置散、壮志难酬,只好与田农为邻,甚至有时还真像个山林中的隐逸之士呢。然而诗人毕竟胸怀远大的政治抱负,由衷关心人民的疾苦,因此,这二“闲”一“偶”将在诗人的心海中泛起多大的波澜呀。“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看似悠闲自在,其实不过是以辛劳的田间耕作,排遣心中的愤懑情怀罢了。因而,朝露沾衣、晚溪悦耳的环境无论多么清爽宜人,都不能使诗人的心绪得到陶冶,反倒加重了他的苦闷。所以他在无人共语的情况下,只好仰首面对碧落天穹,作长歌一哭了。仿佛也只有苍茫寥廓的宇宙,才能容得下他的满腔悲情。

这首诗,最大的特点就是以旷达之笔表不尽悲情,而且言语越是豪迈,怨情越是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