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华千年文萃:诗苑
14710900000061

第61章 杂诗

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赏析]

王维的《杂诗》共有三首,诗中出现两位人物。一位是身在江南而故乡在北方的游子;而另一位是游子的同乡,他也来到了江南,与游子邂逅相遇。本书选择了组诗中的第二首,为了弄清这首诗的内容,有必要将第一和第三首也列出。其一云:“家住孟津河,门对孟津口。常有江南船,寄书家中否?”其三云:“已见寒梅发,复闻啼鸟声。愁心视春草,畏向玉阶生。”其一的大意是:游子的同乡从北方来到江南,他听游子的口音似乎是乡音,便向他自我介绍说,我的家住在孟津(一说河北地名,一说河南地名),家门正对着渡口,那边常有船到江南来,我就是其中一个乘船南下的人。听你口音好像是我的老乡,请问你以前有没有给家中寄过信?其三的大意是:游子的同乡回答说,我乘船南下之时,老家那边梅花已开,春鸟已鸣。我现在来到江南也有些日子了,思乡的念头也一天比一天浓。看到春草一天天滋生蔓延,就好像是心头上的愁绪在一天天扩大增加。唉,我真怕这青草再往玉阶上长,到那时我的思乡之情大概要比你还厉害呢!

按照以上解释,这三首可视为一个整体。总的主题是思乡,即为游子及其同乡人在感情交流中的话谈中心。第一首的前两句只是同乡人的自我介绍,后两句写他心中原本早已存有思乡之情,但却想通过询问对方的办法,达到希望从对方口中了解一些家乡情况的目的。第二首写游子的答话。前两句说你才从那里来,应该知道得比我多一些。后两句写他最关心的问题,即梅花开了没有。这样的回答使对方很失望。第三首写同乡人的感叹。前两句先答复梅花开否一事,再说春鸟也已啼鸣,表示春已深。后两句说自己恐怕要在江南滞留一段时间,乡思之愁大概会越来越重的。

单就第二首讲,全诗运用询问的口吻,选择典型的家乡景物,表达抒情主人公的深切思乡之情,写得诗意十足,充满韵味。清人赵殿成评本诗曰:“一咏一吟,更有悠扬不尽之致”(《王右丞集笺注》),近人王文濡也说:“通首都是询问口吻,不必作无聊语。即此寻常通问,而游子思乡之念,昭然若揭。”(《历代诗评注读本》)这说明即使是将其二一首单独抽出也是难得的好诗,更不要说将三首诗相联而读了,其一、其三中的那位游子同乡人的形象不也是十分可爱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