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华千年文萃:诗苑
14710900000062

第62章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赏析]

本诗是一首乡情和民俗相结合的作品,所关联的民俗便是重阳。重阳节是中国古代的重要节日,又名“登高节”、“茱萸节”、“饮酒节”。顾名思义,从中可知重阳节的主要活动内容。

本诗的另一个特点便是用词精当,感情深挚,主要体现在第二句。“每逢佳节倍思亲”句中的“每”、“倍”两字选用讲究,缘此遂使诗人的思乡深度加重了许多。试想,若无此两字,诗句就成了“人逢佳节即思亲”,岂不过于平淡无味了吗?现在改用“每”字、“倍”字,诗句的含义即成为:平时就断不了思亲,佳节时就更思亲(此切“倍”);不仅逢一个佳节更思亲,而且是每逢佳节就更思亲(此切“每”)。如此,便使原来的抒情深度增加了二倍,作品的感染力就大为增强,并最终成为古代诗作中思乡主题范畴内最有名的诗句之一,而且还成为千古流传的成语。

本诗再一个特点便是运用了悬想反说的修辞手法,表现在三四两句中。这两句本是诗人的想象之辞,同出于他因极度思念亲人而产生的幻觉。诗人采撷诗中,而愈加显得情深。这种艺术手法源自《诗经》,如《魏风·陟岵》便是。其诗写一个远役在外的征人,在登高瞻望故乡时,想象父母兄长如何盼他保重身体并及早返回。沈德潜《说诗晬语》第二十二卷上言:“陟岵》,孝子思亲也。三段中但念父母兄之思己,而不言己之思父母与兄。盖一说出,情便浅也。情到极深,每说不出。”若将沈氏此言针对本诗也很合宜。唐人诗中时有运用此法者。如杜甫《月夜》中的:“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为暗写妻子月夜遥思。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中的“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为想象诸弟在家乡的近况。白居易的《邯郸至除夜思家》中的“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为估摸家人正说着自己。罗邺《雁》中的“想得故园今夜月,几人相忆在江楼”,为猜测友人正在故园中遥忆本人,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