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华千年文萃:诗苑
14710900000079

第79章 西施咏

王维

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邀人傅脂粉,不自著罗衣。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诗,作者通过对西施前贱后贵的对比描写,表达了强烈的愤世之情。

诗句发端即提出具有高度概括性的社会问题:“艳色天下重”。既然天下之人(尤其是君王)多重色而少重德,那么艳丽绝伦的西施,就总会有出人头地的那一天。然而西施命运的转折又未免太突然、太迅速了些。早晨还在越溪浣纱,晚间竟成了吴宫中的贵妃。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她在朝夕之间就发生了天壤之别呢?是她本身的姿质出众,还是偶然的机遇成就了她?然而不管怎样,她一旦得到吴王的专宠,便“邀人傅脂粉,不自著罗衣”了,甚至“君宠益骄态,君怜无是非。”真是愈宠愈娇,愈娇愈宠,无是无非,唯是没非,唯己为是,非己则非。其为所欲为与炙手可热,也就不言而喻了。不仅如此,她还对过去的伙伴们,耻于为伍,甚至弃置不顾了。很显然,诗人在这里,是有着深刻的寓意的。因为作诗的主要目的,并不在于对历史上的西施进行批评,也无意于愤然指责她“贱日岂殊众”,而是借事生发,表达对那些因受宠而显贵的权臣们的讥讽和蔑视。最后,诗人用“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结束全诗,似乎在警告那些刻意钻营者,如果也像东施那样一味地效颦,岂不是徒给别人留下嘲笑的话柄吗?

总之,这首诗通过对西施朝贱夕贵的描写,寄寓了诗人对世情无常的深沉感慨,并在“君怜无是非”的描述中,暗讥君昏臣骄的社会现实。正如沈德潜《唐诗别裁集》中所云:“写尽炎凉人眼界,不为题缚,乃臻斯诣。”